库布其涌现“水生态” 老满发展有底气
内蒙古新闻网  19-11-29 09:25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扫码了解更多

  “养牛、养螃蟹,两项收入加起来,年底收入上百万元,应该没啥问题。”牧民老满底气十足地说。

  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家住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是周边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养牛大户,邻里邻居都称他为“老满”。

  说起老满的底气,还得从库布其沙漠涌现出的“水生态”讲起。

  1969年,老满出生在与黄河毗邻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在他童年的记忆中,草场里几处自然形成的湿地,是沙漠里难得一见的绿洲,一家人靠放牧维持生计。

  父母日渐年迈,老满早早地成家立业。“刚开始,养着200多只羊,但后来随着生态的恶化,湿地的萎缩,人畜饮水日益困难,缺水是最大的问题。”老满说。

  2007年,老满一家搬到了黄河岸边的巴音温都尔嘎查移民集中安置点。“不得已用自己仅有的90只羊,连大带小换了18头牛,开始养牛。”老满说。

  杭锦旗是我市境内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长达120天左右的凌汛期给沿岸群众带来了极高的灾害风险。

  一边是水害,一边是沙害。

  沙水之间,书写的永远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如何变两害为一利,敢为人先的杭锦旗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引黄入沙、一举双赢”。一场源自染绿库布其大漠的战役,一股发端于黄河流域的强大绿能量,正在演绎着新的金色传奇。

  2013年春,杭锦旗水利人背着干粮、仪器,徒步实地踏勘规划,之后又邀请权威部门到实地勘察论证。

  黄河之水天上来,2014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落差,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

  2018年,该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524万元,进一步完善项目连通功能,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

  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介绍:“2015年至今,已累计分凌引水2.1亿立方米,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长期栖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百姓是最好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2015年,老满家养牛近100头,而现在他的养牛规模已经达到了600多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老满感慨地说,还有让他以前不敢想象的是在沙漠里养螃蟹。

  老满家有8800亩草牧场,这其中有近1000亩水面。去年,他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自家的水面养起了螃蟹。

  今年尝到甜头的老满,明年准备扩大螃蟹养殖规模,并借助“水生态”美景和G242国道通车,再搞一次“跨界”,发展牧家乐、沙漠探险旅游业,为妻儿也各谋一份新职业。

  “未来,我们规划将黄河凌水继续向东引,建设长约200公里,宽3-5公里的绿色‘水生态’长廊,让更多和老满一样的农牧民吃上生态致富饭。”刘海全信心满满地说。(记者孟瑞林 马利军 贺龙)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