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爱马共鸣 贡献智慧之力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2 21:5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开幕式现场。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孟和朝鲁 摄

  这几日,呼和浩特迎来入冬以来首场瑞雪,同时也迎来了全球30个国家、8个国际组织的一群爱马人士。12月1日,为期3天的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在呼和浩特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中国马业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主办,以“中国马文化和世界马文明”为主题,包括开闭幕式、论坛讲座、展览展示、重要会议、文艺演出、参观调研、媒体平台等7大项共16项活动。

  全球爱马人对本次论坛充分期待,组委会共收到9封贺信和22位名人的祝福和祝愿。论坛上,2000余人次听取了全球专家学者80场专题报告。

与会代表认真聆听。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鹏 摄
内蒙古艺术家为嘉宾献上精彩节目。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孟和朝鲁 摄

  致力于汇聚世界马文化,凝聚世界马文明,激发马文化共鸣点,维护马文明多样性,为马产业发展奠定坚实之基,为马经济繁荣贡献智慧之力。细数这三天的活动,论坛成果颇丰。

  在尊重马文化多样性分论坛上,各国代表介绍本国马文化和马产业,不同背景的马文化和不同类型的马产业业态,在“尊重马文化多样性”论坛上和合共鸣,共奏世界马文明之歌。

与会代表相互交流。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鹏 摄

嘉宾受邀发言。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闫晨光 摄

  在蒙古马精神的世界意义分论坛上,专家们深度挖掘蒙古马精神的内涵、意义,并结合现代马产业发展、世界马术运动、马文化与旅游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精彩讲解。论坛上还举行了中国马会蒙古马分会成立仪式,这是弘扬“蒙古马精神”的务实之举,也是“蒙古马精神”成为世界马文化重要内容,将为世界马文明作出贡献的关键节点。

  在马文旅之融合发展分论坛上,各国专家以马为媒,进行智慧碰撞。在科学技术与现代马产业分论坛上,展示了近年来世界各国马产业的发展现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马产业的影响及取得的新成果,会上还成立了中国马会马具和装备分会。

  12月1日上午,论坛在《万马奔腾》激昂的旋律中圆满闭幕。在闭幕式上,法国马克龙总统特使、俄罗斯联邦国家马业研究院院长、吉尔吉斯斯坦马术协会副主席代表参会国进行发言。组委会向4位与会代表授予“中国•内蒙古马文化交流友好使者”聘书。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主席、中国马业协会会长贾幼陵向大会发布了《世界马文化论坛之呼和浩特宣言》。

精美的马元素小商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闫晨光 摄
与会嘉宾参观马厩。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闫晨光 摄

  贾幼陵是本次论坛主席,在闭幕式上,亲手为呼和浩特颁发了“世界马文化之都”牌匾。他说,我们致力于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倡导开放合作、包容共享的文化内涵,为世界马文化马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敕勒川阴山下的美丽青城,草原上的城市呼和浩特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筑阴山长城、习胡服骑射皆源于此,亦是鲜卑拓跋的龙兴之地,还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前沿。此次论坛将世界马文化之都授予呼和浩特,必将成为助力呼和浩特以及内蒙古马产业高速发展的重磅力量。呼和浩特将承担起中国马业复兴和重新构建世界马业格局之先锋和轻骑兵的重要使命。

中国马会马文化艺术研究院为论坛赠送了一幅八骏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闫晨光 摄

  此次马文化论坛,更像是内蒙古打开的一扇窗。来自全球的爱马人士,通过研讨、论坛、展览、演出、参观等形式,为将呼和浩特建成为世界马文化之都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平台。

  11月29日-12月4日,中国鞍马文化展在内蒙古图书馆进行展出。截止目前,已有来自30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与会代表、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呼和浩特市民群众参观展览,展品中的马鞍、马镫、马鞭等近400件实物,吸引了1000余人参观者。从这些展品里,世界能触摸到中国马文化的厚重。

  11月29日晚,马文化主题演出在乌兰牧骑宫精彩上演。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极具蒙古族特色,马头琴、呼麦、无伴奏和声、歌舞表演等节目精彩纷呈。在论坛上,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马头琴曲目《万马奔腾》被授权作为论坛主题曲。

  11月30日-12月1日,组委会组织参会代表赴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进行马主题参观。

闭幕式。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闫晨光 摄
嘉宾参观中国鞍马文化展。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鹏 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骏马更像是一座桥梁,各国之间以马文化为载体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不仅促进了世界马文化的相互交融,也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多机会。全世界爱马的朋友,下个驿站欢迎你驻马中国内蒙古!(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丹)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