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白云矿区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3 15:06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白云鄂博是蒙语,意为“富饶的神山”,于1958年依矿建区,是国家级“独立工矿区”。城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

  “一五”期间,国家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中,与包钢有关的项目都是围绕着白云鄂博铁矿开发进行的,这些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拉开了开发建设白云矿区的序幕。1957年,白云鄂博铁矿成立,1958年,白云鄂博矿区成立。1959年,矿区正式输送铁矿石,包钢一号高炉冶炼出铁,结束了内蒙古不能生产钢铁的历史。

  建设精品城区

  白云鄂博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小而富、小而强、小而美”的精品城区。矿区区委区政府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多方筹集资金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城市建设改造。引进十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开发3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区,是前40多年建房面积的总和。同时,改造了供热设施和外围管网,实施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在,白云矿区在岗职工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自治区前列,一个“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困有所助”的新兴之区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建和改造了湿地公园、稀土广场、迎宾广场、音乐喷泉广场、商贸购物广场等9处公园和广场。这些广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设计,富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是居民休闲散步的最佳场所。其中,稀土广场每年还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消夏文艺汇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造型独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康体中心是城区具有魅力的地标式亮点建筑。“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奇石馆、图书馆、稀土展览馆、张俊根美术馆等多个综合场馆让外地的客人眼花缭乱。

  走高质量发展新路

  2007年以来,以解决水资源制约为突破口,白云鄂博矿区与包钢共同实施了“引水入白”和管道输送铁精粉项目,“引水入白”工程通水后,一个由白云鄂博协同包钢、达茂旗共同打造年产3000万吨铁矿石、1000万吨铁精粉,集采选、物流为一体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园区逐渐建成。

  白云鄂博风能富集,风速年平均每秒8米以上。依托风能资源,大力引进风力发电项目,鲁能风电、蒙电华能、金杰风电等一批企业已入驻白云鄂博。数百架风力发电机在白云鄂博外围迎风飞转,产生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出,为包头市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板。

  白云矿区历尽所能不断增进矿区群众的福祉,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和城区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化”工程,建成65万平方米矿山公园和29.5万平方米防风林和苗圃基地,完成湿地公园提档升级,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矿区绿地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遗余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先在全市开展清洁能源供热改造,白云铁矿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优秀试点单位。

  企地融合是白云矿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厚植国有经济发展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壮大的有益探索,它在一盘棋理念的引领下,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出更大的循环效应。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9亿元,同比增长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591元,同比增长6.9%,总量排名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4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05%,收入质量得到提升。2019年上半年白云矿区经济运行良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0%,增速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总投资3亿元的智慧矿山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运用5G技术无人驾驶矿车正在试运行,白云铁矿成为我市唯一一家入选自治区第一批试点示范智慧矿山企业。(记者 李岸)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