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刚:埋首田间的“农业管家”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3 16:19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他是一名农技战线上的“老兵”,20年来,怀着一份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特殊感情和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执著追求,与民为友、以农为业、以苦为乐,绘就了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生轨迹,他就是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街道二号村农业技术员王艳刚。

  2008年,王艳刚被聘为河西街道二号村农业技术员。依托二号村近郊村的地理优势,他瞄准反季种植市场,在全村推广设施农业大棚。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王艳刚参与建设设施农业大棚78栋,并做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小白菜、油菜、辣椒,市场什么紧俏,村民就种什么,率先占领了反季果蔬市场。设施农业大棚带动1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4万多元。

  反季种植发展起来了,但王艳刚并未止步于此。他看准香瓜市场,率先示范,带领大棚户种植新品种香瓜。香瓜一上市就吸引了大量客户,单棚效益在2——3万元左右,不仅为大棚户带来了巨大收益,更在市场上打响了“二号香瓜”品牌,为二号村瓜菜产业发展牢牢占据了市场。现在,二号村有设施大棚186栋,瓜菜种植面积达2500亩。

  2015年,连续两年高产的茄子,却在当年产量大幅降低,很多秧苗还没成活就死在地里,种植户一筹莫展。为查明原因,王艳刚找到村书记陶贵义,申请外出学习,陶贵义非常支持,与王艳刚一同赴辽宁省北镇市考察学习。北镇市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粮食生产基地”和“葡萄之乡”,有最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通过学习,王艳刚才明白,原来茄子在种植两年后,再想增加产量、提高秧苗成活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嫁接,不仅茄子,香瓜、黄瓜也可以通过嫁接的方法提高产量。此外,嫁接技术还对可农作物起到抗寒、抗病的作用。回村后,王艳刚第一时间将学到的技术教给村民,耐心指导嫁接技术。植保、土肥、质量安全等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王艳刚没有一项放松过。多年来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他已经把自己变成了农技工作的“多面手”。

  2013年,王艳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加入党组织后,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带头作用,尽心尽力做村民的技术参谋。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王艳刚的干劲儿更足了。他经常在村里举办“土味儿”技术讲堂,切实解决了许多种植户在种植、防病、换茬、种子引进等方面的诸多困难。他还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将主题教育学习内容带到田间地头、村民炕头,让农村党员在劳作之余也能接受思想教育。通俗易懂、贴近农村的本土语言,将党的声音传递至每一名村民心中。

  刚过知天命之年的王艳刚仍然对农技推广工作充满激情:“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赶上了好时候,要想实现农业振兴就要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这就是王艳刚,他热爱他的岗位,兢兢业业把责任与担当融入到走过的每一片土地,融入到他帮助过的每一名农民,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入到一个个全面实现振兴的美丽乡村中。(特约通讯员张晶晶)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