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巧娘”巧手绣出甜蜜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5 10:07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巧娘”们在商量作品的制作工艺

  “这个针脚有点大了,这个叶子应该用纯绿色丝线,然后用红丝线钩边就更鲜艳了……”66岁的蒙古族老大娘舍日吉玛走到琪琪格身边俯下身子耐心地指点着她绣的蒙古族女式上衣。12月1日,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黄河图嘎查斡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服饰车间内,20多名“巧娘”聚精会神,飞针走线,每个人手上的作品或艳丽或朴素,各具风格。

  说起这个手工艺合作社,舍日吉玛喜笑颜开,“想不到我这丢了多年的老手艺派上了用场呢。我在这里挣的钱一点也不比他们年轻人少啊。”舍日吉玛有风湿病,以前是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她年轻时有刺绣的好手艺,嘎查就把她请到了合作社当指导老师,用她的手艺抵顶5000元入股金。舍日吉玛在这里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如鱼得水。指导起来也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年末还有5000元的分红,不但脱了贫,还过上了好日子。

  29岁的努力玛性格开朗,面容俊俏,说起话来像树上的喜鹊,“没有这个合作社,我还在外面飘啊,多亏嘎查办起了这个合作社,才让我扬眉吐气过上了甜蜜日子。”努力玛因为父母有病,欠下了外债,无奈只得去外地多个城市打工,一年下来,虽然省吃俭用,但也拿不回多少钱。去年春节回家过年,听说嘎查有个手工艺合作社,她了解后,找到合作社理事长斯日根,决定不走了,就在家门口的合作社干。因为她心灵手巧,又能吃苦,每个月都能挣6000多元。现在不但还清了外债,又翻新了家里的住房,小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驻嘎查后,工作队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该嘎查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有刺绣的传统,于是工作队与嘎查‘两委’充分论证后决定成立一个合作社,让牧民传承下去这个传统,由此让牧民抱团致富。”据扎鲁特旗财政局驻嘎查第一书记侯杰介绍,乌兰哈达苏木黄河图嘎查斡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8月,现有女性社员31人,其中本嘎查牧民20人,毗邻嘎查牧民10人,有9名贫困户“巧娘”在合作社就业。合作社主要承做传统蒙古服饰,风格独特的刺绣、玉雕,新潮民族服饰、民族职业装、学生服,特色旅游产品和手工装饰用品等。合作社实行“合作社+村集体+销售网络”营销机制,为成员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提供承做技术培训、提供生产场地和机器设备、研发新产品、招揽订单和统一计划生产服务。产中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服务,产后提供手工艺产品收购、再加工、销售服务。在组织结构上实行自愿入社、退社自由、平台唱戏、全员参与、招贤纳士、合作共赢机制。在管理上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营、标准化生产、奖罚分明、节约增效之路;在经营方式上坚持“传承+创新+质量+效益”模式。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交易量(额)+出资股份+奉献比分”办法。

  “合作社《黄河图》牌民族服饰成功注册,通过120人次的技能培训,‘巧娘’们的制做技能在成熟,从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制作各式各样民族服饰800多件(套),社员年收入平均达15000元以上。”侯杰边兴奋地说着,边用手指着厂房,“明年我们还得扩厂增人,现在已经有不少订单等着完成。”他对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有一套自己的计划。

  嘎查书记巴雅尔图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一方面加大养殖力度,另一方面将通过这些‘巧娘’带动嘎查牧民脱贫增收,让牧民过上甜蜜的日子。”沿着他自信的目光望去,富裕的道路伸向远方,伸向未来……(记者 王彦春 斯琴塔娜图/通讯员吴迎春)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