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地到绿洲……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5 10:47  【打印本页】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从沙地到绿洲……

  昔日的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霍尔其格嘎查黄沙漫天,如今再走进霍尔其格嘎查,看到的是绿意葱茏,让人流连忘返。

  任何华丽的转身,必定有坚定恒久的支撑,随着采访的深入,答案日渐明晰,那是理念的指引、改革的力量、创新的驱动。

  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霍尔其格嘎查由于地处内陆腹地半干旱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加之气候因素,致使草场沙化退化严重,是乌珠穆沁草原较大的沙地之一。萨麦苏木党委、政府和霍尔其格嘎查从1994年开始,针对沙化原因,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原因后,苏木、嘎查两级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治理沙化的初步规划提交上级部门,2000年旗委、政府审核并通过了治理沙漠化方案。为将沙化地区牧户迁出,原任霍尔其格嘎查党支部书记恩克带领嘎查牧民党员,坚持先吃苦,后受益的原则,党员率先全部迁出,给群众带了个好头,推进了治沙工作的进程。同时,嘎查在其他地方租了3万亩草场、2口机井,挖了4口水井,共投入资金24万元,解决了草场、饮水等直接涉及牧户日常生活生产的诸多问题。2001年以来,旗委、政府、苏木党委、政府把治理霍尔其格沙地的“生态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逐年加大封沙育林工程推进力度,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坚持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以灌为主,“草、灌、乔”相结合,“带、网、片”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地适树的”原则,对霍尔其格沙地进行综合治理并建立了封育项目区。据悉,累计投入国家、集体、个人资金达520万元,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合计治理沙地7.7万亩。2005年起,霍尔其格嘎查“生态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验收,现在全嘎查58个牧户的6万多亩草场已进入了国家公益林范围。

  为巩固沙化成果,霍尔其格嘎查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落实好保护草原生态工作,嘎查2018年牲畜头数中牛2493头,羊38150只,2019年积极响应“减羊增牛”战略部署后,牛3356头,比去年同期增加863头,增长率达34.62%,羊31313头,比去年同期减少6837只,减少率17.92%;并通过实行休牧、禁牧等措施,有效遏制沙化面积持续扩大。

  经过多年的治理,霍尔其格沙地林草植被覆盖度已明显提高,流动沙丘基本固定,明沙面积逐渐缩小,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霍尔其格“沙地”已变成了草原深处的一片“绿洲”。

  (特约通讯员李燕斯庆塔娜)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