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种,你来收,订单种植惠农户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9 16:23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

  收获玉米

  金秋十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富河村的万亩玉米喜获丰收,放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在村民邱云保家的玉米地里,几台收割机正在作业。

  今年,邱云保家的197亩耕地全部种植了玉米,不仅能享受每亩105.92元的专项补贴,还有种业公司的高价订单,收入有了保障。“过去晾干的玉米,卖得好了一斤也就9毛钱,一亩地卖个1400多块钱,现在一斤制种玉米能卖到两块钱,一亩地能卖2500多块钱,你算算增收了多少。”邱云保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依托肥沃的土壤、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今年,富河村积极主动与种业公司对接,实施了万亩订单制种玉米种植项目,通过推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膜、统一喷药、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种植科技含量,降低了种植成本,而且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白脑镇忠义村村民邬计平也是连片种植的受益者。忠义村与合作社签订了1300多亩的小麦种植订单,他把家里30亩地全部种了小麦。不仅如此,他还是忠义村麦后复种大军中的一员,在今年已收割的麦田里种了燕麦、蔓菁和白菜,这几天正赶上成熟上市。

  “燕麦也是订单种植,要是晒干的话1吨能卖1000块钱,每亩地能打700公斤,我种了20亩,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邬计平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临河区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原则,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上做文章,实施大破大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117万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美丽田野”。建成设施农业5.1万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55个,相继建成了60余个示范园区,粮食生产巩固在10亿斤以上。同时,临河区以“规模经营、增收增效”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麦后复种燕麦草、白菜、蔓菁等小秋作物技术,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至2000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刘畅)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