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大学生做好“牛文章”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9 20:22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返乡大学生桑杰

  试用牛颈枷

  调试牛颈枷

  配制防疫药品

  牛象征着任劳任怨、勤奋、踏实,有时人们也会形容那些脾气特别倔强、执着的人。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新艾里嘎查,就有一位像牛一样执着、勤奋的返乡大学生——桑杰。他不仅有一股爱学、爱钻的“牛劲儿”,还是当地的养牛致富带头人。

  记者见到桑杰时,他正在圈舍外调试牛颈枷,别看他年纪不大、养牛时间不长,但在好腰苏木镇,他可是大家公认的养牛“好把式”。2004年,桑杰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闯荡了十年。2014年,他了解到养牛前景好后,便毅然回家养起了牛。一开始,桑杰认为只要给牛添上草料,牛就会自然生长。在经过接触后,他发现养牛是个技术活。为了养好牛,他便一个人到河北参观学习,受到了启发,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要科学养牛。

  给牛喂饲料时使用牛颈枷,是桑杰在河北学到的技术,解决了肉牛进食时相互顶架造成肉牛伤亡这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牛颈枷安装在牛栏和食槽之间,可在肉牛伸头采食时灵活开合,从而方便固定肉牛安全进食不顶架,保证肉牛的采食量,并且便于兽医或配种员对肉牛进行常规体检、防疫、去角、治疗、配种等生产活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桑杰还使用加热棒给牛饮用恒温水,减少肉牛热量损失;利用紫花苜蓿和玉米加工颗粒饲料喂食肉牛,增加肉牛营养供给。

  喝温水、食颗粒,卡着脖子来喂牛……在采取系列科学有效的养殖方法后,桑杰养的肉牛个个膘肥体壮。成功的养殖方法让他尝到了甜头,但他那股爱学习的“牛劲儿”依旧不改。他认为祖祖辈辈的养牛方法有弊也有利,于是只要有空,他就经常向前辈们学习。

  2015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桑杰办起了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玛拉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目前存栏肉牛140头,年收入达50多万元,还获得了“2018年兴安盟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对于未来的发展,他将继续发挥“牛精神”、做好“牛文章”。(记者 王永生)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