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成为职工增收的“金山银山”
内蒙古新闻网  19-12-11 15:44  【打印本页】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宜里农场三面环山,该场发挥生态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宜里多个连队地处山脚下,依靠山产品采集增收成为风气,采集、收购、销售一条龙,仅靠这一项每年为连队职工增收10多万元。”

  蕨菜、柳蒿芽、黄花菜、金莲花等中药材,山中的“宝贝”不胜枚举。六队谭继伟就是山产品采集大军中的一员。他由于患根骨病导致行走不便,干不了重活,家庭收入一直不高。山产品采集成为他的增收渠道。他不怕吃苦,心又细,总能第一时间掌握各种山产品的成熟期,采集的山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很受客商欢迎,这也让他每年增收一万多元。

  江海波等人经常外出考察山产品市场,与各大收购点建立联系,直接做起了山产品收购,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六队及周围村屯山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当地有收购点,职工群众当天采集的产品无需保存直接售卖变现。为推进山产品采集,农场搭建平台建立民俗文化驿站,注册“宜品健客”商标,让山产品进入驿站销售。广泛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全场职工群众的采集积极性,目前已有500余户加入到山产品采集行列中,仅此一项,年增收300万元。

  天然的生态资源优势,也推动了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二队养蜂大户张亚新养蜂30多年。他将蜂箱分开养殖,在十二队、副业队等地择优选点,每年蜂产品产量全场最高、质量特别好,年收入超过20万元。十一队王春志把蜂产品销往武汉等地,蒲公英蜂蜜卖出了每斤80元的高价钱。宋丽丽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