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高山峻岭,全是沙坨子;这里没有苍松翠柏,长些柳条子。”这几句打油诗曾经是奈曼旗真实的写照。而如今,走进奈曼旗,广袤的沙土地上稻麦遍野、药草飘香、瓜果满园,富足的农民笑容满满……该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出新生活、调出新效益。
“以前种的全是玉米,去年农场引导我们利用无立木林地种植药材。一开始种的时候心里没底,没想到96亩的月苋草,一年下来给我带来13万元的收入,这回腰包真的鼓起来了。”国有六号农场农民董海源高兴地说。
像董海源一样享受到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红利的农民不在少数。达木嘎筒村的贫困户赵春云过去主要种植玉米,每年都是增产不增收。近两年,在村两委班子引导下,开始种植红干椒,去年种植15亩地板椒收入了3万多块钱,如期脱贫;高图村设施大棚种植户于永,是本村返乡创业青年,他一个人伺候4栋大棚,仅春季香瓜一项纯利润就达2万余元。今年,种植的香瓜、早西瓜、蔬菜预计总收入将超过5万元,着实让于永发了一笔“小财”!
放弃传统的玉米,搞沙漠水稻种植,让白音他拉苏木的农牧民走上了小康之路。目前,白音他拉苏木沙漠水稻种植面积达1万亩,该苏木还探索出“立体种植、乡村旅游、家庭菜园”三种产业发展模式,白音他拉的沙漠水稻名扬全国。
奈曼旗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扩大甜菜、万寿菊、甘薯等高效特色作物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鼓励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集体所有制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在产业化中得到更多实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的农产品品牌。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种草养畜、种养结合,大力发展舍饲养殖,提高棚舍、窖池配套水平。
2019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突破年,该旗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稻谷、甘薯、甜菜、蒙中药材等高效特色作物种植持续稳定。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141.6万头只,农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7%。发放种公羊857只,建设肉羊改良点620个,黄牛改良实现全覆盖。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总数达到32个,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