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一年后
内蒙古新闻网  19-12-16 15:4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贫困户”这个称呼,在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一年前就成为历史了

2018年9月30日,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申请,要求集体退出贫困户行列,标志着互利村实现整村脱贫。

时隔14个月,这些村民日子过得好吗?

  脱贫户李茂文在制作甘薯粉条

  青龙山镇互利村一直有种植甘薯的传统。

  过去,村民分户耕种、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规模。

  2013年,村干部带头成立了互利村甘薯专业合作社。

  2016年,成立了通辽市光照农产品种植加工有限公司。

全村逐渐形成了甘薯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

  互利村村委会主任刘富田将甘薯粉条装箱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变身”公司股东,部分村民成为公司员工,有了工资收入。

  23户家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公司,每亩土地增加收入500多元。“变身”公司员工,让他们有了稳定工资收入。

  脱贫以后,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互利村村委会主任刘富田接受记者采访

如今,这23户家庭生活稳定,互利村也没有产生新的贫困户。

最近,村里又传出好消息,村集体在公司的占股比例马上就要从最初的8%上调到74%了。

  互利村的村民们心里更踏实,干劲儿更足了。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