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绿色“生态长城” ——鄂温克旗营造防护林让退化草牧场“旧貌换新颜”
内蒙古新闻网  19-12-23 10:52  【打印本页】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樊华

  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西侧,一条南北走向的沙地樟子松林带,将退化草牧场上的沙地牢牢固定住。经过多年的生长,这片樟子松林间寸草不生的沙地上长出了齐膝高的牧草,草兔、狐狸、狍子等野生动物和许多的鸟儿在这里安家落户。

  这里曾经是一片空旷无林的脆弱草原,连年的干旱气候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草原环境始终处于干燥状态,草原植被生长发育明显减弱,植株稀疏、矮小,盖度显著下降,不能够对土壤起到有效的遮荫作用,致使土地长期裸露在烈日下曝晒,再经雨水侵刷和季风的吹蚀,最终逆转退化,生成了露沙地。

  为治理这一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重点推广项目之一的呼伦贝尔半干旱退化草牧场樟子松防护林营造技术在这里应运而生。

  据鄂温克旗林草局工作人员介绍,在半干旱退化草牧场上营造樟子松防护林,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确保造林成功,保证造林质量,每年造林开始前,旗林业工作站和南屯林场都组织施工和相关人员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造林技术培训,十几年共培训500人次,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了樟子松营造推广工作高质量进行。

  当地林业部门还根据春秋两季主风方向和风速的大小,确定主林带走向为南北方向,与主风方向近似垂直,副带成东西走向,宽50米等带间隔。林带结构采用疏透结构。防护林设计成带、网、片结合的格局。这样有利于林带发挥最大的防护效益,提高草牧场质量,并且少占牧场,缓解了林、牧之间的矛盾,从而使草牧场防护林营造工作能够持续、稳定进行。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这片防护林带成不规则形状,东西宽5929米,南北长6138米。樟子松树高约8至10米,生长旺盛。林间、林缘草植被品种种类增多,尤其禾本科、豆科草植被成为优势种群,改变了草牧场结构,提高了产草量,为周边牧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当地牧民亲切的称呼这片林带为“林库伦”。

  据了解,鄂温克旗共营建了3片以樟子松为主要树种的草牧场防护林,总面积达到25990亩。林带有效起到了护牧、促牧作用,使10万亩草牧场得到了保护,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草量,拉动了地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改善了海拉尔航线下面的草原景观,提升了鄂温克旗乃至呼伦贝尔市的生态文明形象。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