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人“蒙圈”的内蒙古地名(下)
内蒙古新闻网  19-12-23 19:4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谈到了方言,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常见地名——圪旦。

  圪旦,是陕北、内蒙古西部等地区的方言,高出平面的堆状谓之圪旦。在杭锦旗、达拉特旗、包头市等沿黄河两岸的城市,地名中使用“圪旦”一词的现象是比较多的。这是由于过去黄河水每年泛滥为患,两岸的农民为了趋利避害,选择相对较高的地方居住,在相对低洼平展的地方耕作,因此地名里就多出了个“圪旦”来。比如,老包头发财圪旦村名的由来,据说是当年有人在此盖房,挖出许多财宝,众人羡慕不已,遂称为“发财圪旦”。

  

  除了霸气和接地气的地名外,内蒙古还有一类迷惑外地人的名字,比如——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的大板。第一次听名字很容易跟日本的大阪市搞混,很多人总是以为这里有很多旅居国外的华裔。其实,说起大阪这座城市的由来,那就要追溯到1650年了。据史书所载,1650年清顺治帝的姐姐固伦淑慧公主下嫁巴林右旗第一代王爷时,从燕冀带来了各种工匠三百余户,在王府附近自成部落,建造了许多砖瓦房舍,当地人称其为"伊和白兴",即大房子之意。"白兴"与"板升"一意,因而大板镇即由此得名。

  在地大物博的内蒙古,悠扬的蒙古歌曲在高山之间回荡,安代舞舞步流畅彩裙飞扬,神秘而庄严的敖包下,礼炮声声,哈达飘飞。根植在内蒙古大地上的文化繁杂多样,特色的地名不止是作为吸引人注意的存在,更多的还是它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 实习生 梁艳琴)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