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门日前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新华视点12月27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加,甚至青少年儿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游戏成瘾、抑郁、不当行为等问题逐渐上升,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小而言,影响个体健康及家庭和谐,如注意力不集中、与父母关系紧张、青春期闭锁心理、情绪激动、行为粗暴等等,其现状早已令众多家长焦灼不堪。大而言,不健康的心理使人消极、有暴力倾向,严重者影响社会和谐。诸如屡屡被曝光的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痛心的案例,促使我们必须正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拥有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梁启超曾如此描述青少年:“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期望,拥有健康的心理,遇事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担负起民族发展的重担。
造成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各方应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环境。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要培养孩子阳光明媚的内心世界。(滕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