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援非医疗队员我倍感骄傲,这既是光荣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一定会全力传承发扬中国医疗队大爱无疆的精神,为非洲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理疗科主任、内蒙古自治区第19批援非医疗队员邹会宁掷地有声的话语。
作为我市唯一一个被自治区卫健委选派为第19批援非医疗队员的邹会宁,2018年10月,他正式踏上非洲代表国家执行援非任务,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医疗援助工作。在非洲卢旺达工作的一年时间,由于气候、水土等因素影响,每位队员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疾病,邹会宁用精湛的技术和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为队友进行诊治,以保证援外工作正常进行,为援非任务顺利完成作出积极贡献。
在卢旺达工作,除物资短缺外,医疗队员们还有被血液、艾滋病等感染及疟疾、蚊虫叮咬的风险。为更好地开展工作,邹会宁和医疗队员们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并教授当地医护人员汉语,用实际行动做好民间使者。他们远离祖国、亲人,内心时刻充满了思乡之情,但每每看到义诊现场排队等待救治的非洲患者,立刻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诊疗工作中。
邹会宁还积极推广并介绍中医正骨新方法,采用中医针灸技术配合传统理疗、热敷等方法,治疗各种不同疾病及疑难病症。面对不同患者,他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当地一个小女孩已有2年多无法张大嘴巴、吃饭困难,经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多家医院都无法治疗。接诊后,邹会宁运用中医针灸技术,仅经过4天治疗,小女孩就恢复了正常。虽然辛苦,但每当患者满是感激地伸出大拇指说谢谢中国好医生时都让他倍感自豪。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必将随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在国际互鉴互通的新形势下,以海外华人为媒介,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交流的亮丽名片。邹会宁说,为中非世代友好,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我愿献出我的青春和热血,让白求恩精神在医疗队永驻,让南丁格尔美名在卢旺达传扬,让援非医疗队旗帜永远飘扬在非洲大地的上空。(记者 张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