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包头市不断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加均衡医疗资源供给,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着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广大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累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更加牢固。
兜牢保障底线
贫困群众病有所医
尽管冬日里天气寒冷,但固阳县西斗铺镇大二分子村卫生院仍然人头攒动。由驻村第一书记、市蒙中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志强牵头联系市蒙中医院和市三医院多个科室、多名专家来到村里,为村民送药送诊,开展医疗扶贫。
大二分子村里只有一个卫生院和一名医生,只能做最基础的检查,村民想要看病,要么去固阳县城医院,要么就得坐车来包头市区,平时想体检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扶贫队除了开展血压、血糖、中医科、内外科等检查外,还首次将大型的彩超设备带到村里,免费为村民进行疾病筛查,并组织了健康扶贫讲座,针对村民们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扶,希望通过基础健康知识的普及,让村民保持健康,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扎实推进医疗扶贫,深入实施兜底保障政策。开展贫困旗县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四个旗县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均达标,可以为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自治区确定的25种大病的基础上增加甲状腺癌、前列腺癌2种大病病种,救治27种大病483人,救治率100%。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政策,基金救助住院及慢性病患者4.04万人次,报销8705.6万元,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升供给质量
群众好看病看好病
2019年4月份,包头市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联盟内蒙古包钢医院基地医院正式启动。被全球公认为最高效救援方式的空中救援,将在试运行的基础上,通过空地一体化救援体系的搭建,在包头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打通紧急医学救援生命线。
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是卫生健康系统不变的初心。2019年,围绕群众就医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卫健委及时开展调研分析,印发《包头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解决群众就医“三难”现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8个城市医疗集团、6个县域医共体、10个市级专科医疗联盟的建立,让医联体覆盖成员单位达到398家,基本形成了全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14家三级医院、14家二级医院全部完成电子健康码系统对接,仅前11个月居民扫码就医次数就达到241.30万次;累计投入293.6万元资金用于扶持蒙中医药传承、学科建设、制剂服务能力建设和蒙中医药文化建设及蒙医馆中医馆建设等工作……越来越有序的分级诊疗,越来越便捷的就医方式,越来越丰富的诊疗手段,让群众“好看病”逐步成为事实。
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启动,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日间医疗等12个方面的医疗服务;抽调医疗、护理、院感等专家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查指导,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监控,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16个院士工作站入驻5家医疗单位、31个“名医工作站”在社区成立、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不断改善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的医疗质量,不断增强的医疗水平,让群众“看好病”不再是难事。
发力健康城市
健康成为全民共识
2019年4月20日,2019年“周六一起走”健步行启动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于市奥体中心拉开帷幕;7月26日,由包头铁路地区老年体协主办的“辉煌70年健康伴我行”老年人健步走活动在包头市奥林匹克公园举办;9月22日, 2019包头市全民健步行活动在包头市体育中心鸣枪开走……2019年,走路作为一种健康时尚,在包头更加流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在答记者问时曾透露,由于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致死人数已经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8%,由此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因此,如何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成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课题。
2019年,包头市卫健委持续发力健康城市建设,建成了213个健康细胞示范点单位,带动各类健康活动顺利开展;依托健康门户“健康鹿城365”,利用主流媒体、全媒体、自媒体、公共场所户外广告等平台,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市民无偿发放控油壶、限盐勺、体重尺等生活用品,从细节处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引领每位市民承担起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以健康的姿态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记者 贾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