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中国之治”做出清晰谋划和长远部署,体现了党中央的战略眼光,彰显了领导集体的历史担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对实现“中国之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行。
因势而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如何攻坚克难,更好深化改革;如何凝心聚力,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系列的新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党中央立足中国实践,顺应时代要求,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这既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长远谋划,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应势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在深刻回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基础上,制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石。全会把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优势作了总结,理清了中国制度的内在逻辑,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顺势而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全党上下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制度落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好,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郭晓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