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的“扶贫轻骑兵”——记鄂旗伊克达赖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单萨娜
内蒙古新闻网  20-01-09 10:54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在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上,东起呼伦贝尔草原森林,西到阿拉善大漠戈壁,无论是边境嘎查、还是偏僻村屯,哪怕是草原最深处,只要有贫困存在的地方,就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上接“天线”寻资金、引项目,下接地气强党建、聚民心,用最美好的年华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带领一方百姓勤劳致富奔向美好的明天,成为北疆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

  2018年,鄂托克旗抽调116个单位、696名干部,形成旗级领导、包扶责任人、苏木镇负责人、嘎查村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四级包联”“五位一体”包联体系。由市旗117个单位、247名队员组成75个驻村工作队,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结对推动全旗75个嘎查村脱贫攻坚、致富振兴。在这个庞大的队伍中,有一位积极热情、认真负责的蒙古族姑娘,她是鄂托克旗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单萨娜,2019年4月被组织选派到棋盘井镇伊克达赖嘎查当驻村第一书记。

  “不要看年纪小,这个小姑娘可是给我们办实事儿得了。”这是伊克达赖嘎查牧民对这个派来不到一年的“第一书记”单萨娜的称赞。

  全家动员,打通走向扶贫路的“最后一公里”。

  “去吧,有了想法就去做,别让青春留遗憾,孩子,我来照顾!”丈夫的一句话,让坚强的单萨娜红了眼眶。

  “老公是干个体的,常年在外工作,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伊克达赖嘎查离家200多公里,这驻村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上幼儿园的儿子可怎么办?”一听到领导让她驻村,单萨娜心里就有了担忧。

  可是作为一名后备干部,她深知脱贫攻坚是大事,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于是,她下定决心,既然组织信任我,就算带上孩子一起去,也要圆满完成任务。单萨娜把驻村工作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和父母。考虑到孩子太小,她的丈夫放下手头的生意,回来支持她,主动提出带孩子,解决她的后顾之忧。也因此,单萨娜在伊克达赖嘎查开始了她别样的扶贫之路。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迈出扶贫路上的“第一步”。

  “你们家有几口人?”“家里有多少只羊?多少头牛?”“治病花了多少钱?”……

  就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问,一家一户的了解,单萨娜的足迹留在了伊克达来嘎查草牧场每一条路上,她的笑容也给嘎查280户牧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驻村伊始,多年在学校、机关工作的她,对基层情况并不熟悉。于是她从最基本的情况开始着手,边学习、边调研,边适应、边工作,起早贪黑,逐家逐户开展登门走访,通过与牧民拉家常,询民情、访民意。

  半年来,她走遍了嘎查的每个角落,如今家家户户的情况她了如指掌,对嘎查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有了深刻地认识。在广泛调研走访,吃透村情的基础上,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她与驻村工作队、嘎查“两委”共同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为完成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定调子、谋思路。

  紧盯嘎查“软黄金”,收获扶贫路上的“第一桶金”。

  “伊克达赖嘎查是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核心产区,现养殖阿尔巴斯白绒山羊4万余只,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以细绒、净绒率高、纺织性能好而著称,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在第一次见面会上,伊克达赖嘎查委员会主任韩建新给单萨娜介绍了嘎查的基本情况。

  听到“软黄金”和“纤维宝石”这样的评价,单萨娜眼前一亮,她认为这应该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切入点,于是她紧盯嘎查的“软黄金”,俯下身子抓扶贫,带着热情搞经济。

  为进一步推广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单萨娜回到工作单位向领导汇报驻村情况的同时,将自己“推广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及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的想法告诉了领导,又想方设法协调联系帮扶企业,终于在2019年的6月份成功举办了由鄂托克旗纪委监委、帮扶企业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伊克达赖嘎查联合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推脱贫发展助力集体经济”首届阿尔巴斯山羊肉品鉴会暨牧工大会。活动当天,帮扶企业与伊克达赖嘎查签订了2019年购羊协议,并通过村情展示、文艺表演、品鉴“肉中人参”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特色比赛(赛马、手提秤羊)等环节,吸引了近1000名周边地区游客和农牧民前来参加,展示了别具特色的伊克达赖嘎查,提升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品牌价值,为伊克达赖嘎查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激发内生动力,让牧民走上致富路。

  多次深入群众家走访、调研,单萨娜了解到嘎查牧民传统观念强,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商品意识较为淡薄,外出务工又缺乏特长和技能等实际问题,她意识到脱贫攻坚中志智双扶才是正路子。于是她将“一袋米、几斤油、几百元钱”的帮扶模式转变为“扶志扶智”新方式,在激发内生动力上精准发力。

  在单萨娜的争取下,鄂托克旗额克百戈丽电子商务公司深入伊克达赖嘎查开展培训班,牧民群众在她的号召下都来参加了培训,学会了运用“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单萨娜认为要想“志智双扶”,紧贴群众口味宣传是个好途径,这也是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能优势。于是她组织带领嘎查牧民去旗、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学习蒙古族传统刺绣、奶制品制作、蒙餐烹饪、民族手工艺制作等培训,并表彰奖励了伊克达赖嘎查规模养殖大户、先进农牧民,激励更多的农牧民积极发展规模养殖业,让典型户的成功经验、感人事迹,教育、感染身边的群众自立自强。这一系列形式新颖的活动,把牧民群众的思想凝聚起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了贫困户的脱贫能力。

  看着牧民脸上洋溢的微笑,她觉得在扶贫路上走过的每一步都很值。

  “第一书记的工作让我觉得更踏实,因为我距离他们最近,我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当这些难题一个个都解决了,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觉得工作中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面对同事的不理解,单萨娜坚定地告诉大家,她为什么要去这个距离家有200公里的嘎查。

  在扶贫路上,单萨娜用坚持和努力让自己快速融入嘎查,走进了群众的心里。当她与牧民们打成一片,为大家谋福利,让大家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她觉得这才是青春该有的色彩;为了让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党和国家扶贫政策而奔走,为了帮助嘎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牧民的生活质量而忙碌,她觉得这种踏实的忙碌,才是驻村工作的意义所在,能够亲身参与到这项工作任务中,她感到无比光荣,骄傲。(李慧)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