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乌海市乌达区的一名女子遇到一起典型的“冒充公安机关民警实施诈骗”案件,好在该女子在进行转账时被乌达区解放路派出所民警及时制止,才挽回了一笔2.3万元的经济损失。
两个陌生电话上演“角色互换”,女子独自开房执行“远程命令”
“您好,我是工商银行的客服,您在我们行办理的一张信用卡涉嫌洗黑钱……”
2019年12月13日下午4时许,正在乌达区某超市工作的一女子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并称会帮助该女子报警,叮嘱她必须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不能提供任何虚假信息。
“我是公安局民警,你涉嫌一宗洗黑钱案件,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配合调查!我的警号是……”很快,第二通陌生电话又被接通。
听到“民警”对自己的姓名、银行卡信息、电话号码等了如指掌,该女子由起初的不相信变得惊慌起来。虽然自己从未参与过任何违法犯罪活动,但考虑到自己的确有一张该银行的信用卡,担心真的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惊慌失措的她已对此事深信不疑。
接着,对方告诉该女子他们已开启了电话录音,必须如实回答所有问题并按照要求操作,且不能有旁人在场,若事情泄露给他人会影响案件侦破,后果将十分严重。
为进一步取得女子信任,对方还故意在电话中让所谓的“队长”接电话,称可以摆平此事,但必须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以证明她的清白,否则就会派人抓捕该女子。
按照对方的指令,女子悄悄回家,拿上银行卡、手机充电器、身份证等,独自去附近酒店开了房,并将手机调为呼叫转移状态。接着,对方通过QQ聊天软件远程控制女子手机中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还发来了3个短信验证码,操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警方后台准确信息研判,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制止
其实,该女子接到电话后不久,其丈夫就接到了我市公安机关打来的电话。
当日,公安机关从后台信息研判出该女子可能正在受到电信诈骗的侵害,市公安局联合作战指挥部民警及时联系其家人,希望通过家人避免该女子上当受骗。
当民警打电话进行回访时发现,其家人也联系不上该女子。原来,她每天晚上9点下班,但家人从下午5点起就一直联系不上她,足足打了20多通电话也没有音讯。后来通过同事得知,该女子在下午4时许就神色慌张地离开了单位,家人多方寻找无果,只得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这里是110指挥中心,你辖区有人可能正在受到电信诈骗的不法侵害,请速到酒店房间进行制止!”乌达区解放路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派警后火速赶往指定酒店。
酒店房门被打开的刹那,正在汇款的女子吓傻了,脸色刷白。“我当时以为是手机对面的‘公安局’来人了,真以为自己犯事儿了。”该女子回忆道。即将发送短信验证码的女子被突然进来的民警及时制止。在表明身份后,女子才知道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差一点就做了傻事。
随后,民警将该女子带回派出所并通知其家人。
担心其微信钱包、支付宝、银行卡存在安全隐患,民警帮助其将名下所有钱款转移到了家人的安全账户中,并对女子进行了宣传教育。
“如果不是民警赶到,我一年的辛苦可就打水漂了。其实平时经常接到公安机关发的谨防电信诈骗的短信,也总看到这样的新闻,但一碰到自己身上,不知道咋就‘鬼迷心窍’了,头脑一阵发懵。”提到自己的经历,该女子后悔不已。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百出,诈骗分子其实就是利用人们胆小害怕的弱点,通过花言巧语逐步攻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线,一步步达到骗钱的目的。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电信诈骗是一种最常见且手段老套的的电信诈骗方式,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时,如果犹豫不定,一定要告诉家人、朋友,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解放路派出所所长崔传宇说。 (曹艺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