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体验滑雪运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怀特乌勒斯 摄
12月11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室外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在海拉尔区胜利街小学,二年级二班的50多个小学生却不惧严寒,戴着厚厚的帽子、手套,脚蹬冰刀,在校园内的冰场上自由地滑翔。
二年级的学生今年冬天才开始学习速度滑冰,由于是初学,孩子们年纪又小,滑得相对比较慢,但他们一个个热情高涨,滑得很开心。看到小朋友们认真的样子,胜利街小学轮滑速滑教练白智育打趣说:“孩子们在冰场上就像小企鹅一样,特别可爱!”
胜利街小学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速度滑冰运动,每年冬天,学校都会在校园内浇筑一块冰面,这个时候,校园的冰场变就成了孩子们的冰雪乐园。王国云、希德古、伊敏等全国速滑冠军,都是在这里从笨拙的“小企鹅”开始成长的。
在胜利街小学,轮滑和速度滑冰是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夏季,孩子们会学习轮滑,冬天,二年级的小学生们每周都会有一节80分钟的速度滑冰课。上课时,孩子们直接换鞋上冰,先在冰上原地做一些蹲姿、分腿收脚等基本功练习,再开始练习滑行。
“通过一年的轮滑和速滑学习,孩子们基本都能学会基础滑行。对速滑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加入学校速滑队继续训练,这也是为了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冰雪运动人才。目前,校队已经有了70多名队员。”白智育介绍说。
加入校队的队员们,基本每天都会进行训练。周一到周四,队员们在校内进行训练,周五到周日,队员们可以前往“十四冬”主场馆进行训练。“从前,我们没有专业的速度滑冰馆,冬天只能滑野冰,夏天就用滑轮或者轮滑项目来做代替练习。‘十四冬’主场馆建成后,对学校校队免费开放,队员们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胜利街小学速滑教练郝建光说。
“为了学生能尽快上冰,今年11月11日,体育组的老师们就开始排班轮流浇水,连续浇水五六个昼夜,人停水不停。我们每年都是自己浇筑冰场,就在这一块冰面上,走出了很多专业的速滑运动员。”郝建光介绍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速度滑冰早已成为胜利街小学的特色活动之一,也为专业队输送了不少好苗子。近几年,胜利街小学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自治区级、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冰雪示范学校”称号。
郝建光教练骄傲地说:“‘十四冬’赛场上,就将有好几位从胜利街小学走出去的速度滑冰运动员代表内蒙古队参赛。大力推广冰雪进校园,让校园成为冰雪运动的‘摇篮’,一方面可以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
近年来,为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呼伦贝尔市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并将中小学冬季体育运动作为体育工作的亮点和重点来抓,全市中小学冬季体育运动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
在扎兰屯市幼儿园,四五岁的小朋友们一起堆雪人、拉爬犁、滑雪,充分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举办了趣味冰雪节,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冰雪世界里角逐、比拼,共享冰雪运动的乐趣;在海拉尔区第五中学,学生们经常进行滑冰、滑雪圈、抽冰尜等冰雪活动;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设置了不少冰雪运动项目,大力培养冰雪运动专业人才……
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冬天的呼伦贝尔大地上,处处都是冰雪乐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与冰雪运动,享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