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素图”“毛乌素”“察哈尔乌素”萨拉乌苏”……在内蒙古,“乌素”可真不少,“乌素”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内蒙古有这么多的“乌素”?
乌素,蒙古语音译词,意为水,也写作“乌苏”“兀速”“乌逊”等,《卢龙塞略》卷一九,曾有记载:“水曰兀速孙,一曰五素。”
水,是生命之源,塞外地处荒漠,水源奇缺,蒙古族择水草而居,水,是蒙古民族的发源地,是他们生活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内蒙古有很多地名与水有关,可以说这些“乌素”地名是与蒙古族的崇水情结联系在一起的。
乌素图,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在蒙古语中,乌素图意为“有水的地方”。在乌素图村旁,还有一个“乌素图召”,该地依山傍水,杏柳成荫,呼和浩特旧八景中的“红杏遗村”就是这里。
乌素图杏花
乌素图召,是当地旧有的七座寺庙的总称。因它们相距不远,毗邻相连,又地处乌素图村旁,所以被统称为乌素图召。过去,这里曾有七座召庙,以庆缘寺为中心,东有长寿寺、西有茶坊庙、东北有法禧寺、西北有药王庙、正北有罗汉寺,再往北还有一座法成广寿寺,共同组成一个寺庙群体。乌素图召相继建于明清两代,寺庙建筑揉合蒙、藏、汉艺术于一体。但从建筑形式和构造特点上看,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形成了每座寺庙自身的独特风格。
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岁月的流逝,如今只有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和罗汉寺补完整地保存下来。在乌素图召现存的四座寺庙中,以庆缘寺最为著名,规模最大,也为乌素图诸召的主寺,也是呼和浩特著名的“八小召”之一。
如果说,乌素图召展现了召庙文化融合蒙、藏、汉艺术于一体的风格,那么萨拉乌苏河则见证了鄂尔多斯文明的诞生。
萨拉乌苏河,蒙古语中意为黄色的水,地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东南部。毛乌素,蒙古语中“毛”是“坏的”“臭的”“不好”的意思,“毛乌素”意为“坏水”,因其在鄂尔多斯市境内也有分布,地理学上也称之为鄂尔多斯沙地。
而萨拉乌苏河两岸则生长着摇曳多姿的红柳,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遍、常见的一种植物,由于枝色红晕,像一把把火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圣,人们也称这条河为“红柳河”,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这片土地,见证着35000年前,旧石器时期“河套人”在这里生活的痕迹,“河套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现在被称为“萨拉乌苏文化”。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萨拉乌苏河 李保贵 摄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在固阳县的狼山东翼、乌拉山北部,这里有一条“乌苏图勒河”,乌苏图勒系蒙古语,也作“乌孙吐如”,意为急流、水头。这条全长116.5公里,流域面积1933平方公里的河流,最终将在乌拉特前旗汇入乌梁素海。
位于杭锦旗锡尼镇东南部的察哈尔乌素村来头也不小,“察哈尔”是古时候蒙古族有名的部落,察哈尔部原本是成吉思汗赐给四子拖雷之妻的属民,后来作为拖雷家族的“领户”之一世代继承下来。察哈尔乌素村的得名,据说有两种说法:一说,明崇祯年间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败于后金率兵逃往青海,途径此地时将一面花色旗丢入井里,以后有人把这面旗打涝出来,当作首领的遗物来供奉,故此命名。二说,察哈尔部落军队在此驻扎,曾挖了眼水井,故此命名。
在察哈尔乌素村的分社中,以前还有一个额日根乌素村,蒙古语中,额日根意为“宽阔”,因该地区下大雨时,常会从山坡上往下形成一条较宽的水沟,该地故以此命名。
喜欢啤酒的朋友一定听过“夺命大乌苏”,这种夺命大乌苏的正式名称是乌苏啤酒,乌苏啤酒是新疆最知名、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上世纪八十年代,乌苏啤酒诞生在北疆塔城地区的乌苏县(现为乌苏市),故被命名为乌苏啤酒。乌苏市在古代曾是蒙古族和硕特部落之领地,原名“库尔喀拉乌苏”,蒙古语有“积雪之地的黑水”之意,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归入祖国的版图,到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设防。乌苏城北地形似巨盆,莲花池、九莲泉碧波荡漾,草青水秀,鸭肥鱼美。自清朝初年开始,就有一个繁华的古驿站座落在这秀水之滨。东来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贾侠客见此地景色优美,颇具杭州西湖之神韵,就称这里为边塞之地的新"西湖"。
至于乌苏啤酒为什么被冠以“夺命”之称,有网友表示,这应该与新疆人的语言特点有关——用反义来表达爱意。乌鲁木齐曾经有家饭店推出来一款野蘑菇汤饭,口感极佳,且利于解酒,许多人频频光顾该店,一段时间没吃到就会感到心里难受,所以客人们笑称汤饭为“夺命汤饭”,意思是不吃心里就难受得慌,久而久之喜爱啤酒的新疆人也把最爱的乌苏啤酒称为“夺命大乌苏”。当然了,“夺命乌苏”也从字面上反映了这款啤酒巨大的威力,很多喝过乌苏啤酒的网友打趣:乌苏,尽管你只有4度,但在我心里永远大于40度。几杯乌苏下肚,晕晕乎乎,夺命乌苏,果然名不虚传!
“黑水”哈日乌素、“白水”查干乌苏、蓝色的水“呼和乌苏”……内蒙古众多的“乌素(苏)”地名承载着蒙古人对自然的情感,也传承着草原文化……(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 实习生 梁艳琴)
参考文献:
[1]李树新.内蒙古地名文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12
[2]牛汝辰.中国水名词典: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95.3
[3]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