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篇】守护生态底色 奏响绿色乐章
内蒙古新闻网  20-01-13 00:3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内蒙古,那一定是绿色!这里草原、森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绿色就是内蒙古的底色。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党中央对自治区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词。

  自治区人大代表、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说:“锡林郭勒盟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切实遵循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正如罗虎在代表所言,内蒙古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上马不停蹄地探索、奋进。不少盟市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全区做出有益尝试。

  作为全国“地级市产煤冠军”,鄂尔多斯市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国能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的生产线现场,比面粉还细的煤粉进入生产线,20多个小时后,就能产出柴油、石脑油等油品,这奇幻的变化令人惊叹。国能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是全球首个煤直接制油工业化项目,2018年共生产柴油等产品86万吨。

  坐落在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汇能煤制气项目,是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能转化煤炭600多万吨,生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

  伊泰集团年产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建成以来,陆续吸引了1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

  曾经“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正在变为“现代能源”之城。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自治区人大代表、霍林郭勒市委书记张鸿福说:“我们今后要用科学方式推动生态恢复和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让科技创新在各个产业链上发挥作用。”

  通辽市奈曼旗的仁创沙产业有限公司主打产品生态保水砂和孚盛砂,分别用于节水农业和石油开采,“功效”很神奇。据了解,奈曼旗的沙子硅含量高,经过加工,就变成了品质极高的砂产品。今年仁创沙产业有限公司的用沙量达到5万吨,年产值8000万元。此外,集团在全国的其他十几个加工厂从这里运走的沙子也有5万吨。

  奈曼旗土地面积8100多平方公里,目前可开采的沙子有300亿吨。2019年,全旗沙产业企业有30余家,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开采、节水农业、海绵城市建设、铸造领域以及特种玻璃纤维制造等,各企业年用沙合计超过50万吨,年产值近15亿元。

  沙,曾经是奈曼旗世世代代的“敌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长久与它斗争,在呼唤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转换思路的奈曼人正在变沙为宝,沙里淘金,绿富同兴。

  内蒙古大地处处都可感受到绿色发展的气息。

  全区12个盟市都在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呼和浩特市在和林格尔新区布局云产业,打造“中国云谷”;包头市要建成北方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和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阿拉善盟要建成世界最大的金属钠和靛蓝产业基地;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分别建设了铝后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锂离子材料、抗生素原料药产业基地……

  经济领域新故相推,新兴的正在取代传统的。生态领域,以绿色为底色的内蒙古正在生态恢复上描绘美丽明天。

  蒙草集团董事长王召明说:“我们企业致力于驯化本土植物来修复当地的生态。生态修复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实现草畜平衡是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措施。”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森林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好转,截至2018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22.1%,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荒漠化沙化防治成效明显。

  很多昔日的不毛之地正在变成“青山绿水共为邻”的宜居之地。

  自治区政协委员、阿拉善阿左旗腾格里通湖草原旅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福华说:“我们企业就是依托生态资源取得发展的,所以我们非常注重生态建设,每年都会搞生态公益林建设,组织游客到景区免费植树。我们对景区发展也做了详细规划,包括限制开发、在生态脆弱地区减少游客活动等。这几年景区的生态环境一直在改善,草原植被越来越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内蒙古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这一理念,守望永恒绿色。(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章奎


[责任编辑: 滕玲玲]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