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德勒哈达村在党支部的带领和致富典型示范户的带动下,村民转变“等、靠、要”的思想,纷纷开动脑筋,盘活思路,全村90%的村民实现自主创业,自己当上了老板,生活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村。
“虽然现在是冬闲时节,而室内装潢却没有闲时,还有好几家的装修等着开工。”闫鹏是乌拉盖管理区德勒哈达村致富能手之一。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创业经历颇为丰富。2004年,德勒哈达村响应管理区生态移民政策,整村搬迁到巴音胡硕镇郊区。转移进城后,闫鹏也和其他村民一样自谋生路,打过工,做过零活,也开过店。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闫鹏看到地区装潢产业前景良好,于是创办了一家装潢公司,员工大部分聘用同村人,每年房屋装潢业务不断。如今,闫鹏不仅是创业带头人,也是德勒哈达村两委班子成员,引领村民增收致富。
德勒哈达村是乌拉盖管理区唯一一个生态移民村,距巴音胡硕镇2.6公里,现有农牧户84户、245人,在整体搬迁之前,德勒哈达村距镇区80公里,由于所处地区土质较差,草牧场资源匮乏,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民生活困难。 2004年德勒哈达村整体搬迁至巴音胡硕镇郊区,搬迁后村党支部迎难而上,带领村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从资金技术、人员培训、住房保障、税费减免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努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转移致富之路。尤其近几年,德勒哈达村党支部抓住管理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利契机,鼓励广大村民经营旅游特色产品、土特产等项目,相继涌现出餐饮住宿、奶食品销售、基建运输等各行各业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德勒哈达村在党支部这一“领头雁”带领下,不仅草牧场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连续几年全村总收入实现60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近3万元,是移民前的10多倍。(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