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擘画民生新图景 共享幸福新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20-01-15 20:4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民生天下事,点滴暖人心。2019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强化责任担当,坚守民生情怀,将70%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下了生动而温暖的注脚,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浓浓的民生情怀已深深融入首府奋斗的底色,温暖着千家万户……

  高铁地铁开通出行方便快捷

  市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早晨8点从家出发,步行5分钟来到地铁1号线附属医院站,经过6站,加上等车时间,大约15分钟便可到达内蒙古博物院站。之后,再步行5分钟便可到达公司,这比以前自己开车、坐公交都省时省事。”自从地铁开通,市民唐晓上下班用在路上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2019年12月29日11时,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首列车”从呼和浩特东站“上岗”始发直达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这是中国内地第38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也是北疆草原内蒙古的第一条地铁。它的开通,对提升城市功能、缓解交通拥堵、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1号线的开通,让青城寒冷的冬天沸腾起来,从体验试乘到正式运营,极具民族特色的车厢文化和站点设计,以及印有地铁吉祥物“马上成功”的乘车卡……在青城人微信朋友圈里持续刷屏。

  的确,地铁1号线的开通开启了首府市民日常出行的新模式。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成了困扰首府市民的一件烦心事。为了上班不迟到,原本20分钟的路程提前1小时出门是常态,给市民提供一个顺畅便捷的交通出行,成为了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

  这一年来,为了“治堵”,呼和浩特市多部门联合发力:拆除围挡还路于民、优化公交线网、开展占用道路整治行动、构建多样化出行体系。与此同时,地铁1号线的开通缓解了交通拥堵, 1号线沿新华大街主干道依次穿越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三大主要城区,途经乌兰夫纪念馆、人民会堂、将军衙署、内蒙古博物院等重要地标建筑和火车东客站与白塔机场,正线全长21.719公里,共设车站20座,不论是去景点观光,还是乘坐地铁赶火车和飞机的市民,再也不用担心堵在路上了。

  让市民更暖心的是,呼和浩特是国内少有对老人和学生乘地铁有优惠的城市,其中60周岁至69周岁老年人凭卡享受单程票价5折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证免费乘车;中小学学生凭卡享单程票价5折优惠,这样的优惠政策,获得了市民的点赞,也让这项民生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地铁开通,高铁再通。2019年12月30日,张呼高铁、京张高铁同步开通运营,从呼和浩特坐火车去北京由原来的9个多小时缩短至最快2小时18分,而且呼和浩特东站每日7时许至21时许,均有前往北京方向的高铁列车,最短间隔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进京高铁实现公交化开行,在既有夕发朝至普速列车原有规模不减的基础上,每日新增北京方向高铁运力近万人次,进京客运能力较过去大大增加。

  上个周末,市民张鑫和家人就带着5岁的女儿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他直呼:“真的是太快了,早晨坐高铁,中午就可以带孩子去参观故宫,再也不用等长假才能带孩子去北京了,普通的周末也可以玩转北京。”

  便捷的购票和乘车过程、舒适温馨的车厢环境,虽然高铁“高大上”,可票价却走的是亲民路线,呼市到北京最低票价215元。开通以来,日均发送旅客1.2万人次,客座率75%以上。

  “速度缩短了距离。”随着张呼高铁、京张高铁同步开通,方便的不只是市民的出行,有经济学家认为,对于促进内蒙古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改善人民群众出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便捷立体的交通出行中,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其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民生改善的不懈努力。

  全力解决“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问题

  群众呼声有回应

  2019年4月,围绕解决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呼和浩特市出台了“53号文件”,形成了“并联审批”“费证分离”“以函代证”等政策体系,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施工、全程化监督”工作机制,全力推动解决群众“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问题,并于7月1日启动了“四个百日行动”,全力解决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和市场乱象。

  呼和浩特市住建局在对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中,重点围绕房地产开发的用地、审批、建设、销售、产权“五大环节”,从开发、中介、物业“三大行业”入手,对违法用地、未批先建、投机炒房、违规抵押、一房多卖等乱象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去年,市住建局已经正式约谈开发企业400多家,并将有关情况全部上报或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普查在建在售项目近200个,将存在问题的58家企业列入信用平台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罚。查处违规中介近百家。

  在“四个百日行动”中,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对37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联负责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对100个“五证齐全”、单位自建房、房改房等条件成熟的遗留项目,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施工、全程化监督”工作机制。

  随着市委、市政府“四个百日行动”的开展,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解决速度可以说按下了加速键,全年解决遗留问题项目243个,涉及住宅近23万套,困扰首府百姓的“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市域范围内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截至2019年11月22日,呼和浩特市未脱贫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呼和浩特市在市域范围内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更是全市上下奋斗逐梦的真实写照。

  2014年,呼和浩特市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896户60659人,共识别贫困村207个(其中:自治区级贫困村67个,市级贫困村140个),贫困发生率6.1%,武川县、清水河县分别列为国家、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9年4月19日,武川县、清水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去年12月,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664户57646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13801户27336人,已脱贫不享受政策12863户30310人,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6.6亿元、形成资产11.7亿元,市县两级派出驻村工作队582个、驻村干部1748人。

  2019年,呼和浩特市如期完成“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任务之后,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成为今年脱贫攻坚工作重心。只有通过“菜单式”扶贫、良种补贴、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吸纳就业等措施,才能保证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确保建立起推动高质量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记者 云静)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