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区“521”工作法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内蒙古新闻网  20-01-19 16:53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近年来,石拐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创新提出“五管、两整治、一盯住”智志双扶“521”工作法,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群众所需“五管”组合促脱贫

  明底线,一加一减“管生活”。制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增加产业致富砝码,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经营模式,培育形成以三岔口嘎查土地托管、新曙光山樱桃种植、华西德康生猪养殖等项目为龙头的扶贫产业体系。同时,按照“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原则,多维度为贫困户减负。

  治根本,四扶齐驱“管思想”。制定《石拐区脱贫攻坚“智志双扶”活动实施方案》,将思想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报纸、口袋书、微信平台等载体及文化大院、乡村书屋等文化阵地,普及惠民政策、推广成果经验。选树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五当召镇精准脱贫“智志双扶”先进典型,用“正向激励”的锄头挖掉思想穷根。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为落榜贫困生打通免费就读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快车道,切实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夯基础,定向诊脉“管行为”。紧盯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病灶,透视会诊,开出“扶勤”药方。针对“不想干”,发挥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实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嘎查村任职计划”,选优配强嘎查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队伍,全区1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清零递增、提质增效”,实现基层党组织带动脱贫。针对“不会干”,深入开展创业技能、农技推广等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促脱贫。针对“干什么”,开展贫困户劳动力摸排,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促脱贫。

  压责任,上下联动“管变化”。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包联苏木镇、涉农街道,部门单位包扶行政村,帮扶干部包扶贫困户的“三级包联”工作机制,以责任落实倒逼贫困群众的生活改善、思想转变、技能提升等变化。石拐区为17个行政村每村安排两家区级帮扶单位,结合部门工作和帮扶嘎查村实际,整合资源条件,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争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及技术等支持服务,扎实推进帮扶村集体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发挥职能促“变化”。

  抓关键,一以贯之“管持续”。把防止返贫、持续增收作为重点,将扶贫政策、资金和措施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形成接地气、帮扶实、指导强的政策保障体系,强化已脱贫人口的持续帮扶和因灾因病因学返贫保障,确保脱贫不脱帮扶、不脱项目、不脱政策。构建“项目、技术、资金、措施”四到户的产业扶持框架,鼓励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土地托管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扶贫产业项目库,通过“村申报、镇审核、区审定”确定入库项目7个,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条中,靠“造血”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聚焦群众所盼“两整治”改善环境

  两项革命“整治”村容村貌。实施厕所革命。把“厕所革命”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力度。共完成户厕改造1040个、公共厕所148个,农村人居环境和农牧民健康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实施垃圾革命。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下大力气解决历史垃圾堆场、沟渠淤堵区、欠账较多的嘎查村等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农村环境实现“大变脸”。落实农村环境卫生保护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包片责任,建立以“户清、村集、环卫公司运输、区集中处理”的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长效机制,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消一规“整治”屋院卫生。消除屋院乱堆乱放。激发村民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农村屋院环境整治,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坚决消除屋院内部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近年来,获评“自治区文明村镇”3个、“全市文明村镇”7个、包头市“十全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规划屋院功能区。引导农牧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对有条件的庭院按照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进行隔离区分,利用腾置出的院落空间种植瓜果蔬菜、花草树木,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休闲旅游,“一村一户一品”的发展格局日益健全。

  ◎聚焦群众所求“一盯住”确保无死角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组织42个部门单位每季度对全区74个自然村和社区逐户进行再核查,将贫困户、边缘户和一般住户基本信息等内容数据化、清单化,并动态监测、持续跟踪,做到已脱贫贫困户立即退出、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立即进入、边缘户信息立即更新,确保识别不脱靶。

  同时,建立多维度的贫困识别体系,在各行政村公开贫困户信息、边缘户等信息,提高贫困户、边缘户透明度和认可度。将“五管、两整治”扶贫措施对边缘户“同心同向同力”辐射,开展就业进村、义诊进村、道德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惠及农民群众近千人次,切实改善贫困户、边缘户及一般农户的生活质量。培育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参与完善、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倡导树立正确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记者赵遐)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