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践初心——记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武汉鼎
内蒙古新闻网  20-01-22 09:5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开栏语:

  一个群体要有榜样,一个时代要有楷模。“楷模”“榜样”,构成了这个时代、这个城市里最温情的切面。这些源自基层、植根平凡、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成效。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扎实地嵌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中。他们因平凡,而更令人动容。

  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从今日起本报将开设“青城楷模”专栏,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青城楷模和榜样人物。从他们的事迹中去触摸时代的脉搏,擦亮人性的光辉,汲取榜样的力量。

  “甘为人民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发展科技生产力,壮志未酬誓不休。”60多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他就是武汉鼎。

  在清水河县,武汉鼎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6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下乡蹲点扶贫,足迹踏遍清水河的山山水水,他先后深入全县5个乡镇30多个偏远的自然村,骑自行车、徒步行程3万多公里,累计出资25万多元,找项目、送技术,开展科技扶贫。如今,虽已是耄耋老人,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奔波于城乡之间,作宣讲、送良种、创办武汉鼎工作室,传承弘扬扶贫济困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2018年,武汉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本报记者刘军

  科技兴农,发展生产促增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武汉鼎把为贫困群众脱贫作为第一追求。他徒步下乡的行程达3万公里,先后为30多个贫困村办起了科技夜校,推广了25项农牧业实用技术和35个优良品种,受惠贫困户高达1.2万人。

  1962年,武汉鼎刚到清水河县盆地青乡工作时,正赶上牛羊犯疥癣病,武汉鼎自制工具,配兑药水,进村入户,对全乡的牛羊进行治疗。通过冬春两次的治疗,彻底控制住了全乡的牛羊疥癣病,为群众保住了牛羊,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1964年,武汉鼎利用对母羊的人工授精技术,对土种羊进行改良。经过二十多年的普及,盆地青乡的绵羊品种全部实现了改良,羊肉、羊绒和羊毛产量大幅度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5年,武汉鼎主动辞去任职三年的县兽医站长职务,一头扎进了距清水河县城40公里的城关镇暖水湾村。推广“丰产沟”耕作法,开展“三三制”种植法,带领村民种草养羊……在他的指导下,村里的贫困群众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由1987年的113元增加到2008年的6200元,翻了50多倍,彻底实现了草多、羊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暖水湾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此外,针对贫困村不同的自然条件,武汉鼎采取的脱贫措施也不同。在北堡乡大阳坪村,武汉鼎通过调研,引进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带领村民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武汉鼎又动员贫困户利用充足的玉米和秸杆作饲草料开展养殖。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播洒文明,提升素质斩穷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武汉鼎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始终把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摆在重要位置。他在贫困村办夜校和开展各类培训班,并多次邀请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农牧业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给贫困群众讲课,累计培训贫困群众5000多人次;他自费为贫困群众订阅各种报纸资料,带领贫困群众开展读书读报活动,有的村至今仍能收到他寄去的报纸。

  为了改变贫困群众的落后思想,武汉鼎还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进贫困村,开展支农、支教、捐助活动,以此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和贫困状况。在大学生们的带动影响下,这些贫困村由过去的大学生空白村变成现在的大学生村,累计有225名学生考上大学,其中老牛坡村就有100多名学生上了大学。

  每当听到贫困户的孩子因贫困辍学,武汉鼎总会伸出援助之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截至目前,武汉鼎累计资助54名贫困失学儿童。

  示范引领,凝心聚力谋发展

  武汉鼎十分重视党员的带动作用,每确定一个扶贫村,就要利用党支部这个“支点”,把全体党员紧紧团结在党旗下,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开展。他为党员订报、购买学习资料,抽时间与支部书记、党员谈心谈话,为党员们讲党课,建立党员与贫困户“一帮一”扶贫帮困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从2017年开始,武汉鼎把韭菜庄乡座峰村作为“两学一做”联系的重点党支部,自掏腰包2万元购买良种、地膜,并亲自送到贫困户的手中。同时,武汉鼎还将精神扶贫融于实际工作中,在贫困村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工作。

  这几年,武汉鼎又把帮扶的重点放在了异地安置、转移进城的贫困人口身上。2017年5月,武汉鼎在贫困户集中安置的移民小区——清水河县城关镇昆新社区,建立了武汉鼎工作室,组织五色志愿者服务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引导农村贫困群众适应城镇生活。

  武汉鼎用尽大半生的精力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困境”,这也成为他终生奋斗的目标。

  把农村当作家,把贫困群众当作兄弟姐妹,武汉鼎把60多年的岁月奉献给了贫困地区,奉献给了贫困群众。这位耄耋老人虽早已头发花白,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奔波于城乡之间,作宣讲、送良种,传承弘扬扶贫济困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