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大山里的覆绿人
内蒙古新闻网  20-01-23 11:28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踏雪进山。(新华网郝芳芳摄)

  20日上午,呼和浩特迎来久违的蓝天。踩着没脚的积雪,贺勇、王君芳和同事何义江、周裕森爬上大青山前坡的半山腰。

  拨拉开厚厚的枯草,用锤子将取土的工具一下一下地钉入土中,取土、封装、标号、记录。

  一系列的流程进行完后,几人又开始观察取样点周边的植被情况。

  贺勇是蒙草集团矿山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君芳是副总经理,何义江是工程部负责人、周裕森是研发部技术员。他们每个月都要定期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郊北部的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区域,观察植被恢复情况和植物自然传播情况,监测土壤水分等。

  冬季,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土壤进行取样监测,动态掌握植物在冬季的生长环境情况。

周裕森正在将取土样的工具钉入冻土中。(新华网郝芳芳摄)

  内蒙古冬天非常寒冷,山坡上土壤层又非常薄,被冻的严严实实。每次取样,他们都需要用锤子将取样工具钉入冻土中。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不一会儿手脚就被冻僵了。

3人正在协作挖取土壤样本。(新华网郝芳芳摄)

  土壤取样的时候,需要3人共同协作,一人取样,一人封装标号,一人在调查表上填写样本标号、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度、植被覆盖率等。

  土样按照标准封装标号后,需要带回公司交给实验室,由技术人员烘干后检测水分等数据指标,为更好地恢复生态提供科学依据。

个别还未恢复植被的大青山山体。(新华网郝芳芳摄)

  这次取样的区域位于盘山公路旁,山体为石灰岩、风化岩、土石结构。治理前这里岩石裸露,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且坡度都在75°-90°之间。

  从2017年开始,蒙草生态开始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喷播草种、种植灌木,控制水土流失。到2019年底,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实施面积达5666万平方米。

  贺勇介绍,由蒙草生态负责的大青山生态修复工程,整体包括呼和浩特、包头两市,目前实施面积达9565万平方米。工程完工后,公司在沿线建立了多个固定监测点和一个小型气象观察站,并埋设了很多传感器,形成了先进的物联监测网。

王君芳在取样现场填写调查表。(新华网郝芳芳摄)

  而人工定期监测,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生长环境,以及植被覆盖情况。

  在恢复大青山生态时,蒙草生态总共使用了20多种乡土植物。在后来的动态监测中发现,陆续又多了10多种自然生长的乡土植物,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好转。

  今冬呼和浩特降雪多,有利于开春后植被返青,但也让进山取样工作更加辛苦。

  他们说,自己就是大山里的覆绿人,春天的满山绿色,是他们最期待的画面,也是最幸福的时刻。(郝芳芳)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