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山货腰包鼓(新春走基层)
内蒙古新闻网  20-01-23 11:38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烧出美酒好待客,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虾团村村民陆言礼家的灶火正旺,蒸馏出的黑老虎酒滴落在瓦罐中,发出动听的声音。

  “以前我们是做这个的。”村民陆忠家从怀里摸出一块光灿灿的石头,“这叫水晶石,是当年挖硅土的副产品。”不过,陆忠家说,刨去买挖机和在山里开路的成本,没挣到啥钱。“后来政策不允许了,破坏环境。”

  1990年,陆忠家怀揣着借来的50块钱,坐火车到广东打工;到1995年,已有100多个侗寨乡亲跟着他一起南下务工。但这么多年,虾团村依然贫困——1030人的寨子,2014年经精准识别,有贫困户74户312人。

  “村里没长久产业,全面脱贫难实现。”县委组织部驻虾团村第一书记杨良明说,“大伙种好黑老虎,这次应该能彻底脱贫了。”杨良明说的黑老虎,是湖南山间一种野果,果实一颗颗簇拥在一起,可入药,也可酿酒。

  “盛果期亩产可以到2000斤,刚问世的时候,能卖到15到20元一斤。”村民陆信康告诉记者,他和陆忠家曾一起在广东的荔枝园里打工好几年,学到了基本的种植知识。又经过七八年,陆信康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应家乡环境的黑老虎种植技术。

  村里人也有想学的,但很难。一是虫害多,二是不懂剪枝。2015年,村干部请陆信康、陆忠家给大家讲讲课,两人一口答应。“大家都学会了,有了规模,才能做大做久,才能种好山货拔穷根。”陆信康说。他们手把手教贫困户剪枝、授粉、育苗,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县农业部门也派去专家,组织编写种植操作规程,进一步推广种植。

  “除了卖果,也能卖苗,还能卖酒。”杨良明说,如今,虾团村的黑老虎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专业合作社有4个,虾团村的种苗供应范围已经延伸到江西、广西、贵州等多个省份。

  “耶啰耶!耶啰耶!”欢闹声中,热气腾腾的果酒端上了桌,陆言礼家飞出侗家人欢乐的祝酒歌……(记者 孙 超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