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工作中的李立(图片由包头市中心医院提供)
“做好防护,才能更好地抗击疫情、救助病人……”带着妻子的叮咛,包头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主任李立凌晨6点就出发去往医院。从大年三十到现在,除了偶尔回家换衣服,剩余时间一直在科室里度过。这是包头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主任李立最近的工作生活状态,也是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目前的抗疫生活缩影。
从抗击新冠肺炎战役打响以来,李立与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务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待命、全力迎战,迅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连续工作十余天
“下午2点半开紧急会议!”电话响起,必有特殊情况,从大年三十接到通知后,李立已经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奋战了13天……
作为一名发热门诊的老资历医生,李立主要负责来院发热患者的诊断排查,并指导一线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春节值班是医务人员的常态。可今年的忙碌,使我根本没有一点过年的感觉。”李立从业23年多,以往春节值班,全科室会实行轮班制,大家总有陪伴家人的时间。可是今年春节,却是整个科室的医务人员“聚”在一起过年。没有家人陪伴,没有丰盛的饭菜,甚至都没有时间用手机发条微信给亲朋好友认认真真地拜个年……
这些天,李立面对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之前我们发现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当时我们2名医生3名护士组成5人医疗组,没有半点犹豫,都进了隔离留观室,坚守了3天,直到核酸检测两次显示阴性,才解除隔离,把病人安排到呼吸科进一步治疗。”李立说。
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已经连续十几天连轴转。李立白天加班加点接诊,晚上还要开会总结一天的门诊情况,部署第二天的工作,每天回到家都已经是深夜。这几天医院里已经没有他住的地方,因为得腾出来更多地方让值班人员休息,所以他不管多晚都得回家,在家休息5个小时左右,再回到医院。
每天只睡五小时
虽然可以回家,但工作并没有停止。发热门诊患者的疑难病情会随时传到他的手机上,等待他的会诊意见。在短短的5个小时休息时间里,他几乎不能睡一个安稳觉。
发热门诊的日就诊量多时可达40人次,每一名发热病人,从接诊到结束,都需要更加严谨的诊断流程,不允许出错。
首先在预检分诊处,排查到的发热病人由工作人员从发热病人专用通道引领至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交接好后开始对病人进行登记,对发热患者的个人信息、症状等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对于流行病学史反复追问,以确保信息无误。为患者进行查体,进行血常规、肺部影像学检查。然后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目前已是第五版)进行初步诊断。对于可疑病例则需要通过首席专家组的会诊来确定是否需进一步隔离治疗,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诊断。一名患者就诊下来,医生可能要询问十几甚至几十个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发热门诊的医生有时从早上8点出诊开始,一直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不停歇。就连上厕所都“不舍得”,因为“舍不得浪费帽子、口罩、防护服。”
电话变咨询热线
我市公布了全市发热门诊咨询电话,李立的电话也是其中之一,他除了要完成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的排查、会诊等工作外,还需要接听市民打来的咨询电话。“值得高兴的是大家的防范意识都比较强,有任何不舒服,尤其是发热,首先能想到电话咨询。”李立说。还记得电话号码刚刚公布不久,一天深夜1点多,一名市民打来电话,称自己在家有些嗓子疼,有些发低烧,浑身乏力,内心比较恐惧,所以半夜打电话询问情况。李立在电话里耐心询问着他的情况,作出了指导,并且第二天一早又打去电话询问对方是否好转。
“市民打电话是对我们的信任,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害怕、过度紧张,而不敢到发热门诊就诊的,其实也许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电话咨询也是非常好的就诊模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接触风险。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那么,最好到发热门诊来排查。”李立说。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步骤和环节,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我们会逐渐认识病毒,掌控它,科学防控,最后战胜它。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早日打赢这场战斗!”李立坚定地说。(记者李鸿瑶 通讯员徐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