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抗疫一线的我市医疗队医护人员(图片由张华提供)
在湖北京山市仁和医院重症病房工作的杨帆(图片由杨帆提供)
孙祥喆写给妈妈的信(图片由孙祥喆的老师提供)
秦丰(左一)和同事在钟祥市同仁医院(图片由秦丰提供)
你在南方“逆行”,我在北方“后援”。众多包头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当地抗击疫情带去了“包头力量”。而在包头老家,医护人员的家属同样面临着担忧、思念。在特殊时期,这个特殊的群体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两地书”。
“有我们在,你们放心!”
他们,把“包头力量”带到湖北
穿上一层又一层的隔离服,等待走进病区开展治疗的时间终于到来。
2月2日下午,作为内蒙古首批赴湖北支援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医疗队市四医院医疗队队长,秦丰内心出奇地平静。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走进钟祥市同仁医院病区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回到了四医院的病区,心里想得最多的是:“有我在,有我们在,你们放心!”
进入病区,深入细致地了解了病人的情况之后,秦丰和其他医生进行了认真的查房,进一步了解了每一位病人的具体情况。随后的时间里,秦丰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配合当地医生制定更加详细的治疗方案。
当得知秦丰来自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时,病人们非常感动。“没有想到那么远的地方的医生也这么关心我们。”秦丰告诉他们,目前,不仅内蒙古的医生来了,国内很多省市都派出了最优秀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忙碌在湖北各个城市的医院中。
秦丰穿的隔离服共有四层,还要佩戴口罩和眼罩等,会让人感到很不适。秦丰说:“这是我当医生13年,第一次穿这么严密的隔离服。穿之前,我就知道穿上后不能上厕所,中午就喝了很少的水,还特意穿了尿不湿,然而,工作起来出汗后,整个身体还是非常难受。但这些情况只能依靠意志力去克服。”
晚20点多,回到驻地的秦丰被隔离在自己的房间里,口渴坏了的他一下子喝了三瓶水。顾不上吃饭,秦丰立即在微信群里询问进入病区的医生护士的身体状况以及一天的感受。一切平静之后,秦丰才开始看微信里家人、朋友、同事留下的问候信息并一一报平安。秦丰说:“虽然我们四医院是7个人一起来的湖北,但是这几天我感觉,有数不清的包头人陪在我的左右。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凯旋而归。”
“我在湖北很好,请大家放心!”2月1日,我市赴湖北支援疫情普通患者救治医疗队副队长——国药北方医院护士长张华在朋友圈写到。
“很多同事、亲人包括很多陌生人都在关注我们的情况,我们个人防护做得很到位,请家乡人放心!”2月1日晚,记者连线了在湖北一线工作的张华,了解我市医疗队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1月31日,张华和同事们来到当地京山市仁和医院工作,该医院是当地京山市人民医院刚刚接管的一家医院。
医护人员除了做治疗的工作外,还要承担病人生活方面的工作。“每天医务人员要进行采血、静脉输液等工作,因为病人在隔离区不能外出,所以还要承担代病人拿物资等工作。”据张华介绍,目前包头的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都是白班,每班4小时,基本上治疗都集中在上午,下午多是生活护理。“我们每天跟病人接触的时间是很多的,每个人需要进行静脉输液、雾化等治疗,所以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张华说,工作完脱隔离衣会比进的时间还要长,需要近30分钟。“因为医院条件有限,无法洗澡,我们住宿的酒店专门设置了一层楼供大家洗澡,并且对医院带回的衣物集中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完事穿上干净的衣服才能回到住的地方。”
“妈妈,不用担心我……”
他们,把家乡问候隔空传达
何伟是包头市热力总公司供热二公司的技术员,从2月4日便开始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的妻子杨帆是内蒙古一机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是包头市首批赴湖北支援疫情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的副队长。
疫情发生后,杨帆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在递交了“请战书”后,大年初三晚上,杨帆接到了将作为首批医疗队赶赴湖北驰援的通知。“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医护人员,不能害怕,应该冲在第一线,这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作为家属,我们全家都支持杨帆赴湖北一线的决定!”何伟说。
有着8年重症呼吸科工作经历的杨帆,到湖北后被分配到荆门京山市仁和医院隔离重症病区工作。“我们每天晚上都会视频聊天报平安,能够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的压力和不容易。”
“压力是可以克服的,我作为护理组组长,更需要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大家一起把一线的工作做好。”杨帆说。“每天准备和工作的时间大概6小时,在病区里我们除了治疗工作外,患者的吃喝等也是重要的工作,每天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我的父母是党员,丈夫和我也是党员,对我的工作特别支持,也给了足够的后勤保障,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感谢家乡关心我们的亲朋好友,保护湖北,保护荆门,保护好我们自己,‘阴霾’定会早日散去!”杨帆说。
这两天,一机二小五年级学生孔祥喆交出的一份课外作业,让学校老师感动不已。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为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在交这份课外作业的时候,孔祥喆交上来的是一封信,一封学校布置课外作业前,他就已经给妈妈写好的信。
信中他跟妈妈说:“电话也不接,微信也不回,就算接通也说两句就挂了,以前你会问我作业写完了吗,看没看课外书,现在也不问了,爸爸说你是在帮助病人,现在病人很多,所以才没时间和我说话……我知道你是在一线治病救人的时候,我觉得你很伟大……妈妈,你一定要保护自己,不用担心我,我会很听话的,祝你早日打败病毒,等您回来。”
记者得知,孔祥喆的母亲王敏是内蒙古一机医院医疗队的医生,在1月28日作为内蒙古首批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赶往抗击疫情最前线。不仅如此,孔祥喆的父亲也是一机医院病理科的医生。这些天他同样也在昼夜加班,与时间赛跑抢救患者。
孔祥喆的父亲知道后,将这封信拍照给王敏发了过去。很快,身在前线的妈妈挤出时间给儿子回了一封简短的信,“亲爱的儿子:看了你给妈妈写的信,妈妈非常骄傲,儿子你长大了,懂事了,信的内容朴实,字迹工整……不要担心妈妈。我们坚信,一定会早日打赢这场战斗,控制疫情,早日平安回家……”(记者赵永峰 李强 霍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