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头边境管理支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迅速行动,坚守岗位、冲在最前,干在最前,争做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头雁”“主心骨”,真正做到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先锋旗帜,让鲜红的党旗在边境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强化组织力,吹响冲锋集结号
“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要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该支队栗永权支队长在视频调度会上说。疫情发生后,支队党委始终靠前指挥,迅速成立了由党委直接领导的防疫工作小组,先后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视频调动会10余次,制定下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防控措施、指导手册等8份指导性文件,研究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八个一”措施和“九个严禁”战时纪律,建立了“所站联络员、大队责任领导、支队专班”的三级组织机构,确定了党委成员包片负责、定点指导联系制度,坚持“一日一报告、一日一研判、一日一调度”,做到统一指挥、高效运转,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支队主官第一时间深入执勤一线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准确掌握了一线实情,切实将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强化战斗力,筑牢边境防护网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从机关到基层,各级党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献爱心、援战‘疫’”主题捐款活动,广大党员民警亮身份、作表率,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纷纷在决心书、请战书上签名留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当好边境地区防疫工作主力军。
“今天量体温了吗,一定要做好自我隔离,关乎身体健康的事可不能马虎。”每一个民警下乡走访都会亲切的嘱咐牧民群众。该支队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依托,充分运用“两步路”APP,实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创新开展“视频走访”,全面掌握辖区实有人口动态,积极调动护边员、企业管理员等群众力量,切实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防死守、不留漏洞的疫情防控网,累计更新常住人口信息1958条,流动人口信息279条,公共场所信息45条,发放宣传单1800余份,发送防疫短信、微信6500余条。
各边境派出所联合驻地政府、卫生防疫等部门成立联合党支部,设立15个防疫执勤点,站岗值守、排查监测、消毒杀菌,严格落实24小时双向查缉制度,逐人筛查、逐车消毒、全面登记,切实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截至目前,共排查车辆1800余辆次、人员2000余人次,与地方党委政府、卫生防疫部门互通工作信息50余次。
“大叔,您腿脚不便,我给您把菜送过去!”“消毒液还有吗?一会儿我再给您两瓶。”针对疫情期间辖区群众出门购物不便等实际,民警们积极开展送菜上门、义务消毒等活动,开通户籍业务网上预约、告知、办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走访群众620余户,办理户籍业务114份,依托微信、电话预约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送物上门210余次,协调发放价值5000余元药品、口罩等医用物资。
疫情当前,党员顶上去、冲上去,才能真正践行入党誓言和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全力守护群众,不辱使命!”巴音花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杜文伟在请战书中写下这句话。今年春节,单位安排杜文伟回家过年,陪伴患癌的母亲和妻子,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正月初二凌晨五点便驱车1500公里马不停蹄返回单位。走访排查、巡逻执勤、宣传知识、帮助群众,从朝阳初生到繁星布天,杜文伟夜以继日为守护辖区安宁不停奋战。
像杜文伟一样的民警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夫妻齐上阵的警医家庭,有的是携手“逆行”的双警家庭,他们在边境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用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展现了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英雄本色。
强化保障力,护航抗疫供应链
抗击疫情,保障先行。面对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该支队迅速协调驻地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药店等,建立联防联通机制,开设绿色就诊、供货通道,第一时间完成N95口罩、体温枪等7类4000余件防护物资,米面、罐头、调料等18类1300余件物资的采购,及时分配到一线执勤单位,做到防控与后勤服务双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单位内部通过设置警示牌、发放知识手册、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宣传疫情传播途径、症状特点和防控措施,刚性落实“日报告”、物理隔离、全面消毒、分批就餐、返回人员隔离、视频见面等制度,全面掌握人员动态,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包头边境管理支队始终发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以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坚决打赢边境地区疫情防控攻坚战。(周国栋、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