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宣传委员,范青一边做防控工作,一边用影像记录大家的工作瞬间。
作为军人的另一半,“军嫂”这两个字不仅亲切,而且容易让人联想到身边可敬的女性亲人。因为“军嫂”意味着付出、担当以及博爱,背后也折射出人们对军人这个群体的崇敬。
在集宁区新华街道办事处有这样一位军嫂,她叫范青,虽然常年与丈夫分居两地,却没有丝毫怨言,努力干好基层工作,热心为居民解决困难。尤其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范青奔赴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既是宣传员,也是疫情防控工作者,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基层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放弃与家人团聚,第一时间投入防控工作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深夜11点,新华街道办事处传来一曲生日歌。全体工作人员刚刚结束疫情工作,抽空为范青过36岁的生日。简单的过生日仪式结束后,他们还要继续加班做疫情防控工作。
范青生日是正月初九。她没想到领导、同事都记得她的生日,甚至还为她偷偷准备了蛋糕。范青感动得一个劲落泪。
范青拥有硕士学历,也是一位党员,担任新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宣传委员,同时兼任团工委书记。但她还有一个身份——军嫂。尽管她是街道的高层次人才,但她从不以此为意,不论干什么工作,她都从来不挑,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
2019年夏天,范青的爱人第一次回家探亲,正值她参加棚改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做居民工作,摸底动员、协调测量、面签协议、安置人员、跑棚改大厅,晒得脱了好几层皮。
爱人探亲假结束回部队的那天,她在办公室偷偷地哭了,没人看到,也没人知道她泪水里的含义——爱人回来探亲,她连陪爱人和孩子好好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而今年春节是范青爱人第二次回家探亲,准备全家团聚好好过个年。可是就在正月初二的时候,抗击疫情的集结号吹响,范青丝毫没有迟疑,她把3岁的孩子交给了爱人,义无反顾地回到岗位,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宣传的不仅是防控知识,还有感人的故事
疫情防控工作紧张又辛苦,工作人员没日没夜,设卡点,搭帐篷,挨家挨户排查、宣传,范青也投入其中。作为街道宣传委员,她更清楚,疫情当前,抓好舆论宣传主阵地是她的首要任务。于是在办事处的支持推动下,她第一时间成立了抗击疫情宣传小分队。
她广泛收集各类新闻媒体上的防疫知识和政策法规,为各社区提供宣传材料,包括条幅、宣传单、音视频,第一时间让居民群众了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范青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用贴近居民生活的形式宣传政策和防疫知识。她尝试将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除了贴公告、发传单,他还通过微信、抖音、微视等形式将防疫科普知识推送给广大居民。期间,她组织推送公众号信息150篇,制作抖音视频80余条,让群众不恐慌,不传谣,不信谣,坚定信心,配合工作,在辖区掀起了群防群控的热潮。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为将这些好人好事及时传播出去,弘扬社会正能量,范青走遍了各个卡口、测温点,挖掘抗疫一线一个个感人事迹,记录一个个感人画面。
往往是白天做完疫情防控日常工作,直到夜晚范青才有时间将收集的照片、视频进行整理,撰写文章、剪辑抖音视频,一熬就是一晚上。同事们都让她注意身体,劝她多休息,可她总是放不下工作。她说:“辖区各个测温点的同志们每天在那么冷的天气里值班坚守岗位,我没他们辛苦。我要把他们的感人事迹都写出来,让大家知道,我们有一支凝心聚力的强大队伍,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多面手,军嫂一线显担当
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范青却能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逐个击破。她一边负责宣传,一边果断将共青团工作重心转移到对抗疫情上来,号召辖区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志愿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她积极与集宁区团委等相关部门对接,共申请近60名志愿者。
她将志愿者合理分配至各个社区、卡口协助一线人员开展抗疫工作,大大缓解了社区压力。
面对初期物资紧缺,看到志愿者们和工作人员冲锋在前,自身防护却无法有效保障。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募捐公告、召集全社会的力量,另一方面为减轻新华街道办事处的压力,个人出资购买100个口罩分发给各个社区、卡口的志愿者,叮嘱他们在站好岗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疫情防控工作当中,范青充分展现出了她“多面手”的才能。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她还会挤出时间,积极参与到街道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物资分配人手不够,她冲锋在前积极协调,然后奔赴每一个测温点,在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一线人员手中;社区在入户排查过程中遇到困难,她主动作为,与工作人员一同走进居民家中宣传动员;卡口在值守过程中,遇到难题需要整改,她主动到社区一起研究、共同探讨可行的方案、制度及如何落地见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一个多月以来,范青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从不喊苦叫累,她用镜头和文字真实地记录着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同时也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一份力量,她用单薄的身子展现出了一位党员军嫂的责任、担当和风采。(龚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