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术有产业,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内蒙古新闻网  20-03-04 22:0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讲述者: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民生嘎查王志春

  我叫王志春,是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民生嘎查的村民。十多年前,因为一场大火,我家的两间房被烧得一无所有。我们夫妻俩东拼西凑,四处借钱才又盖起了三间房。

  刚踏实下来,儿子王敬宇突然病了,检查之后,才知道是乙型糖尿病。为了给儿子看病,我头一年就花了5万多,第二年又借了4万多。还把家里仅有的7只小猪卖了,当年着急用钱,市场价500多块钱一只的小猪,只卖了300多块,总共才卖了2000多块。没过多久,我妻子又得了脑梗,一下子欠了十几万的债。我感觉日子没法过了,甚至死的心都有。

  2015年,身患糖尿病的儿子大多时间在床上躺着。在我看来,当时儿子能活不能活都不一定。也就是那一年,生活的转折点来了。2015年,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嘎查由教育系统帮扶,我家与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的校长张春利结成了“亲戚”。

  张春利帮扶我家,不仅送来了米面,还带来一张“菜单”。乌兰浩特市扶贫办主任郑金辉介绍过,“菜单式”扶贫是乌兰浩特市创新探索出的扶贫模式,由政府制定扶贫菜单,贫困户“点菜”,帮扶部门提供“配菜”,政府“买单”。这张“菜单”包含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兜底、技能培训等4大项、58小项。

  我拿着“菜单”,一眼就看中了养殖业。按照政策,贫困户人均补贴上限是1.5万元,我们一家三口最高可补贴4.5万元。但享受补贴的前提是:圈舍先建后补,牲畜先买后补。我当时拿不出钱。张春利就号召全校教职员工捐款,帮我把钱先垫上,建了360平方米的圈舍花了1.2万,买100只羊花了3.03万,一共4.23万,补贴款下发后就还给人家了。接着,职教中心又帮我家打了井,装了房,人家来刷墙时都不在我家吃饭。

  随后我又趁着职教中心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学会了瓦匠活,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又能多挣3到5万元。

  外债一点点还清了,日子一天天敞亮了,加上健康扶贫政策还能承担儿子80%的医药费,孩子的身体也日渐好转。大小伙子天天在家啥也干不了,以后咋成家呀?我们老两口愁眉不展。

  2016年底,张春利把我儿子接到职教中心跟他同住,吃员工餐,学美发,培训3个月后还给他找了家实体店当学徒,一切免费。

  有了技术的儿子先是在职教中心开了个理发店,然后又跟朋友合作,在市中心开了家美发店,5万元的启动资金是张春利帮忙借的,暂时还没还上。

  2019年,我家的帮扶人换成了乌兰浩特第四中学副校长、民生嘎查驻村第一书记高崇伦。高书记又帮我儿子在四中校内开了理发店,水电物业都免费。

  如今,儿子每天骑摩托在3个店来回跑,要从早8点干到晚11点,年收入几万块。

  为了回馈社会,儿子和我商量,以后建档立卡贫困户理发全部免费。现在,每天少的时候一天一两个贫困户来理发,多的时候十多个,全都免费。

  今年1月4日,儿子结婚了。有技术有产业,我们的好日子来了,今年我家的目标是把债还完,致富奔小康。(记者 赵弘)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