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虽然具体案情各不相同,但基本“情节”和“套路”却大同小异。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反电信诈骗知识,包头市公安局于3月6日下午,在新浪微博上进行了一场反电信诈骗的直播,民警刘志强在直播中用案例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宣传反电信诈骗知识。
陌生贷款电话从哪里打来?
刘志强在直播中讲解了一个案例,青山区一位居民在某平台看到一则网上贷款的广告,随即在网上注册后进行申请贷款,没有通过审批。不久后就有“客服”给他打来电话,问其是否需要贷款。这位居民按照此“客服”指引添加对方微信,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了一款贷款APP,通过此软件申请贷款成功后,平台要求充值成为会员,居民充值1680元后,平台反馈卡号填写错误,需交解冻费15000元,平台帮垫付一半,该居民又转账7500元。平台再次反馈,称其在其他平台申请过贷款,账户被冻结,要求再转15000元进行解冻。此时,居民发觉是骗局,于是立即报警。
警方提示:申请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犯罪分子经常利用商业网站审核不严的漏洞,重金投放虚假广告,诱骗受害人上当。相关贷款的客服电话一定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切勿轻信主动找上门来的“客服”。有的市民在某些地方(申请贷款或者网络上)填写的资料留下信息,骗子通过购买或者其他渠道掌握后会实施精准诈骗,提示广大市民谨慎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
正规软件里的广告可信吗?
刘志强介绍了另外一个关于贷款的电信诈骗套路,刘先生是个生意人,防疫期间没有开张,但要付房租,生活费还得照花,眼看没有收入就要坐吃山空的他,心急火燎得连游戏都没有心思玩了,只好拿着手机刷各种短视频APP自我治愈。刘先生心里念叨着缺钱,送钱的人就来了,一款主流短视频APP里的贷款广告吸引了刘先生:“正规贷款,零担保零手续费,秒批秒放款”。
刘先生此前没少听说网上贷款被骗的,但他认为这是几亿人都在用的APP,应该是靠谱的。刘先生就点击链接下载了该贷款软件,开始被骗子以“保证金”“输错卡号冻结”“银监会盯上”等理由进行一轮轮的收割,刘先生被骗。
警方提示:如果需要下载安装各类金融机构的手机APP,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或正规应用商店渠道,坚决不点击任何网站、手机APP内的广告链接、不扫描不明来源二维码下载,严防假冒APP。
转账到自己的卡内没问题?
直播中,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受骗者几乎防不胜防。3月2日下午,家住青山区的小刘准备通过网贷平台申请贷款,便在网上搜索到一款名为“民生易贷”的网贷APP软件。下载安装之后,按照提示填写了个人信息、绑定银行卡提交审核。很快,小刘就看到自己有了8万元的贷款额度。可是提交贷款申请后左等右等一直没到账,他便通过APP咨询客服。客服告诉小刘需在自己绑定的银行卡内存入不低于贷款额度的30%就是2.4万元,证明有偿还能力才能放款。小刘感觉转钱到自己的卡上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东拼西凑存在卡内24500元。此时,“客服”要求其配合做银行流水,小刘察觉到不对劲,可是再一看,卡内的24500元早已被转走。
警方提醒:本案中小刘自己银行卡的钱之所以会被转走,就是因为其下载的网贷APP是犯罪分子自行开发的假冒软件,此类APP一旦安装到手机上,就相当于向骗子“赤裸相见”了。因此再次强调,申请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
转账未填备注信息会白转?
不少人在直播间与刘志强进行互动。上个月,小高因为疫情影响,未能及时给某金融平台办理的分期贷款还款,于是小高主动联系平台客服申请延期还款,平台批准了小高的申请,但强调准备还款前要再次联系客服帮助办理。3月5日,小高收到一笔资金,他准备向金融平台还款,却一时找不到当时联系的客服号码,小高便通过网络搜索到一个该金融平台的“客服”电话,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内,但连续转了三笔账,对方均以未准确注明事由为借口,要求小高继续转账才能完成还款并退还之前多转的金额,小高发现上当遂报警。
警方提醒:客服电话一定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切勿轻信网络检索结果。犯罪分子经常利用一些商业网站审核不严的漏洞,重金投放虚假广告,诱骗受害人上当。本案中小高完全可以通过金融平台的APP或官方网站联系客服,却贪图便利随意“搜索一下”,导致上当受骗。(记者 宋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