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在线教育容不得急功近利
内蒙古新闻网  20-03-20 10:43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作为在校教育的补充,在线教育以更多选择、更多个性化、趣味化课堂赢得家长学生青睐。然而近期一些在线教育机构为了流量和盈利,炒作教师颜值、借网课搞商业营销,甚至出现学生向老师“求爱”、攀比打赏直播教师的现象,俨然将网课平台变成营销秀场。这种急功近利的所谓在线教育,是对教育的侵害,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投身教育的企业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业,就必须履行好传播知识、教化育人的社会责任。诚然,教育市场不可避免有逐利的属性,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涉教育类企业逐利要有底线思维,必须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

  当前,一些高质量的课外辅导,以小时计费,个别单价甚至高达千元,事实证明,只要课堂质量过硬货真价实,家长们是愿意为此付费的,教培机构、教育平台只要深耕高质量的产品就一定能获得广阔的市场。

  急功近利的野蛮生长方式是对教育的伤害。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决定一个产品、一个平台生死的重要因素。教育平台炒作教师颜值,大搞商业营销,无疑是借鉴当下火爆的网红直播、饭圈文化、偶像文化,拿流量换利润。虽然确实能够快速积累用户,吸引好奇的年轻人加入,但这本质上不是在线教育,而是打着在线教育的旗号,蹭着在线教育的热点在搞偶像营销、商业营销,实际上是在欺骗家长、欺骗学生。须知,教育行业容不得半点儿戏。这种蹭热点的营销方式如果不及时制止、严厉处罚,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可能倒逼那些踏踏实实提升教学质量的机构为了保住市场份额纷纷效仿。

  教学质量从来都是衡量教育平台水平的唯一标准。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要告诉我们教育容不得半点急躁,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任何企图通过捷径获得流量的方法,即使短时间奏效,但最终也会很快被抛弃。无论是线下课外教培机构还是在线教育平台,都应当把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相比于学校教育,课外线上线下辅导可以有更灵活的时间、更丰富的形式,也能更关注孩子个性化发展,更有针对性的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行业生存的空间,教育平台只有着力于挖掘课堂的优势,提升课堂的质量,才能获得家长、学生的长期青睐。

  疫情给予了在线教育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行业的参与者应当珍惜,切不可通过讨巧的方式急功近利,野蛮生长,而应该通过苦练内功奠定扎实的行业地位,获得长足发展。(2020-03-19)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