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边七虎:昔日贫困户今日致富能手
内蒙古新闻网  20-03-24 00:2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住房80平方米;羊300只;工资性收入0.9万元;生产经营性收入21.92万元(包括种植收入9万元,养殖收入12.92万元);政策性收入4801元;支出12.77万元(含购买饲料药品、购买大型农机具及生活开销);年人均纯收入26321元。”日前,边七虎翻开他家2019年的扶贫台账,一年的收支一目了然。

  扶贫必先扶志,脱贫必先脱懒。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党委把“啃”下精神脱贫的硬骨头,放在脱贫攻坚的首位,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稳根本,保长远的关键。通过对贫困户的积极引导和精准帮扶,独贵塔拉镇涌现出了一批自强不息、立志脱贫的贫困户,边七虎就是其中的一位。边七虎家2019年的收入翻番,生活发生蝶变。

  边七虎不仅是贫困户,还是一户特殊贫困户,家中四口人,三人患有残疾。女儿出生时身体健康,但在七八岁时却出现了间断性失聪,在医院详细检查后,医生告诉边七虎,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的方式来保持听力。当时的边七虎是一个普通的小货车司机,作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他的收入只能勉强支撑家中的基本生活。女儿日渐下降的听力,拮据的家中生活,让他彻夜难眠,孩子的耳朵不能再耽搁啊!2014年,几经纠结的边七虎,决心借钱给女儿植入人工耳蜗。女儿的听力恢复了正常,但将近10万的欠款,也压得边七虎喘不过气来。

  就在边七虎无法还清欠款,生活感到灰暗的时候,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好政策,为边七虎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建房帮扶政策帮边七虎盖起了新房,教育扶持政策解决了女儿没钱上学的问题,代缴合作医疗为医疗报销提供了保障……虽然在村里有了新房,家里的情况也日渐好转,但只有三十多只绵羊的边七虎,不知道如何规划发展。驻村工作队在与边七虎交流中发现,他对养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驻村工作队鼓励边七虎扩大养殖规模。

  看着忙前忙后,为自己出谋划策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边七虎深知自己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只有努力奋斗,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能不辜负政府干部的帮扶,他暗下决心要苦干拼命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

  2016年,边七虎申请到了10只基础母畜和一只优质种公羊。为了保住羊羔,提高产羔率,边七虎在羊圈旁盖了一间小羊棚,在里边架起了火炉。第一年冬天产羔期,边七虎没睡过一个好觉。为了听到羊圈里的动静,他将床搬到了羊圈旁边的小羊棚;为了避免自己睡得太沉,他和着衣服在床沿儿边睡了一个冬天。他频繁的起夜看羊,把一只只小羊羔及时地接进了“小暖棚”里。到了第二年,边七虎虽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但他并没有松懈,每逢产羔期,他就住进了小羊棚。

  得空休息的时候,边七虎也不闲着,而是看着自己的羊群仔细琢磨,就这样他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养羊经”。“放在一起喂的时候,壮实的羊争抢的吃,小羊吃不上,小羊精神越来越不好。”发现这个问题的边七虎如获至宝,很快地将自己的羊圈,进行了改良,他将自己的大羊圈,用网片分成了五个小羊圈,将山羊、绵羊、育肥羊进行分群管理,分群饲养。边七虎将羔羊也采取了“母子分离”的饲养方式,白天母子分开饲养,晚上“母子团圆”,把羔羊放进母羊群里吃奶,这不仅规避了羔羊追奶忘食的问题,还为母羊创造了“休养生息”的条件,利于体能恢复。

  只用了两三年的工夫,边七虎就让羊圈里的羊翻了几番,欠下的贷款也慢慢还清了。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趁热打铁,在自己30亩耕地的基础上,又用出栏羊的收入承包了80亩耕地,陆续购入了播种机等大小机械6台,开始种植葵花和玉米。30亩玉米及玉米秸秆全部用于养殖,80亩葵花籽出售,葵花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羊,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养殖成本大大减少。

  谈及又种地又养羊是否能兼顾时,边七虎笑着说:“我这老婆和小子虽然不能说话,但都勤快的很。我家每年还养着猪,喂着鸡嘞。春耕时,他俩放羊种地,我还能抽空出去拿我的播种机给人家种种地。”

  边七虎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为养而种,相辅相成,以养增收”的发展模式,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对于左邻右舍的讨教边七虎毫不吝啬。“要想富,先养牧。咱们得讲究方法,一年两茬,一茬两个羊羔,咱得想办法保住。现在有放在羊圈里的监控,我觉着咱们也可以安几个……”羊圈旁的边七虎正在向和他学习养殖经验的农牧户传授他的“养羊经”。

  边七虎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改变,是边七虎“苦干+巧干”的成果,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成果,更是党和国家精准脱贫好政策落地生根的成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玉琢 实习生雷艳霞)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