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发放消费券,算的是一笔大帐
内蒙古新闻网  20-03-25 11:02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济南面向景区、旅行社、影院、书店等推出2000万元消费券;南京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等七大类消费券总额达3.18亿元;广州给予购买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者每车10000元综合性补贴……近月以来,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带动生产与投资活动成长,加速经济复苏,得到广泛点赞。消费券如同催化剂,将加速疫情后经济的恢复。

  政府投入资金激发市场活力值得肯定。虽然当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但一些人依然谈疫色变,居家模式仍未扭转。面对选择性消费,在“可去可不去”之间,保守的人们往往选择后者。然而经济需要发展,市场需要恢复,唯有激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能力,才能加速货币流通,激发市场活力。政府投入资金作为消费补贴,不仅是还利于民的表现,更是舍小账算大帐的体现。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一个催化剂,而消费券恰到好处,它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还点燃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消费券发放需要恰到好处。作为催化剂,消费券起到了启动、加速的作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放少了无法充分发挥效果,放多了无疑是浪费,更不需要一直添加。同理,过多地发放消费券可能会挤出原本就存在的必须消费,使刺激消费的作用大打折扣。如何恰到好处,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针对性的摸底,在掌握各行业的消费现状和市民潜在消费能力后推出政策。如广州为激发汽车行业消费,针对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市场需求差异给予不同额度和形式的补贴,根据发展需要引导消费者,让消费券刺激了真正需要刺激的领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针对性地设置发放让效果事半功倍。消费券激发的是选择性需求,而非刚性需求。事实上,受疫情影响,网上购物等互联网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甚至还催生了在线买菜等新业态。真正需要补贴的是线下消费的行业,疫情期间线下服务业人流量几乎降为零,更谈不上盈利,消费券的注入让人们愿意走出家门恢复线下消费,无疑给予行业恢复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消费券主要集中在线下的体验式服务业,如景区、电影院、汽车4S店等,这些消费只能现场体验,消费券的效果立竿见影。消费券的派发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南京等地为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体针对性地发放消费券,不仅降低疫情对其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极大挖掘了这部分群体的消费需求。

  消费券发放是社会生产恢复的特殊时期采取的刺激经济的做法,体现了各地政府勇于担当,善于运用经济规律解决社会问题。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科学设置、合理发放,消费券将能发挥积极效果。(2020-03-24)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