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高产奶驼诞生记
内蒙古新闻网  20-03-31 01:1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吉日木图教授在查看新生驼羔。

移植前进行受体母驼检查。

3月16日所产胚胎移植驼羔“阿丹”一周时发育正常。

低温(4℃)保存 35-38 小 时的骆驼胚胎。

  3月25日,在从阿拉善盟返回呼和浩特的旅程中,内蒙古骆驼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吉日木图脑海里不断回想着刚出生不久的2峰健康活泼的驼羔萌萌的样子。

  分别出生于3月16日和22日的这2峰公驼羔的来头可不小——它俩的诞生,标志着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中国首例高产奶驼胚胎移植实验喜获成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谓是“头顶着光环出生”。

  吉日木图教授是这支团队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2峰母驼以及2峰驼羔都由团队专门的负责人照顾打理,健康状况良好。

  据了解,该项科研成果由内蒙古骆驼研究院、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及澳大利亚何牧仁博士、阿联酋穆哈穆德博士、伊朗阿米尔博士等科研机构和相关专家共同取得。从2019年1月中旬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骆驼良种繁育基地,选择11峰阿拉善双峰驼作为受体进行高产奶驼的鲜胚移植,到不久前2峰公驼羔的诞生,这期间凝聚了所有团队成员的心血和付出,也收获了骄人的成果。

  初生奶驼萌萌哒

  在距离巴彦浩特280公里远的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有个骆驼良种繁育基地,那里是全国首家骆驼研究院——内蒙古骆驼研究院团队的实验基地。该研究院主要针对骆驼基因、骆驼生物制药、驼奶、骆驼疾病防治、骆驼文化、沙漠生态治理、骆驼饲草料种植和研发等方面进行重点科研。

  吉日木图告诉记者,高产奶驼胚胎移植实验的成功,与一项关于动物胚胎低温保存技术的突破密不可分。

  目前,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结合为家畜繁殖育种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动物胚胎低温保存(4℃)和冷冻保存(-196℃)是这项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技术。

  “与牛羊等家畜不同,骆驼是刺激性繁殖动物,只有在交配之后才排卵,而且繁殖周期长。这些繁殖性能使胚胎移植技术更加复杂化,导致一直以来国内外的骆驼体外受精实验成功率非常低。”吉日木图说,如果无法突破供体和受体繁殖周期同步性这个技术难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骆驼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实验的成功。

  此时,一位远在澳大利亚的技术专家何牧仁博士关注到了吉日木图团队的实验。他决定加入团队,将自己研发的一项在当前世界比较先进的动物胚胎低温保存技术用于实验。

  2019年初,戈壁大漠还在沉睡。而从农历新年大年初一开始,吉日木图就带领团队成员走进实验室,日夜奋战在胚胎移植的前期准备工作上。2019年2月27日,以阿拉善双峰驼作为受体,团队移植了低温(4℃)保存了35至38小时的胚胎。

  终于,今年3月,在那两个让团队成员永难忘怀的日子, 2峰公驼羔顺利诞生,高产奶驼胚胎移植尝试终于成功!

  “这标志着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在内蒙古获得成功。何牧仁博士的骆驼胚胎低温保存液为胚胎移植技术在骆驼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吉日木图表示。

  奶驼产乳棒棒哒

  近年来,驼奶作为一种新兴的乳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资料显示,含有多种天然活性物的骆驼奶不仅营养成分比牛羊奶更加丰富,而且对糖尿病、肝病以及过敏等各类疾病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在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在阿拉善双峰驼的产地,奶源却成为制约当地骆驼奶产业化发展和牧民增收的瓶颈。

  “一峰体重几百公斤的双峰驼日产奶量只有1公斤左右,而国际上高产奶驼日产奶量平均在10公斤以上。”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彬告诉记者,传统养驼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增加高产奶驼数量、提高产奶驼群整体质量,是解决奶源紧缺问题的当务之急。

  骆驼胚胎移植技术的突破,为当地今后深入开展不同目标与方向的骆驼选育提质研究,优化阿拉善双峰驼品种群体结构,增加群体产乳、产绒、产肉等生产性能,建立良种资源基因库和良种推广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保护和发展阿拉善双峰驼产业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基因改良,个体产奶量有望实现大幅提升,达到日均5至6公斤的目标。”吉日木图表示,取得此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团队接下来的工作也更有把握了。

  通过高产奶驼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加快高产奶驼的数量扩张,迅速提高奶驼的产乳量,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整体推进,对于优化农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靠科技创新破题,相信素有“骆驼之乡”美誉的阿拉善,其骆驼产业在高新技术的加持之下将迎来华丽转身。(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白莲)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