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日记】将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家
内蒙古新闻网  20-04-01 00:1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王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第一书记)

  2019年12月5日 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扎根在巴彦乌素嘎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快两年了。2018年3月,我受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委派,踏上了巴彦乌素嘎查的土地。在这两年驻村扶贫期间,走访、摸底已经成为我和工作队队员们的“家常便饭”。为了真正带领牧民脱贫致富,我一边深入群众,沉下心、俯下身摸清村情民意,一边迅速转变角色,吃透扶贫政策精神,提升精准扶贫能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我想,“守初心、担使命”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将真情融入到工作中去、暖到老百姓心坎儿里去,着力为牧民解决实际问题。

  驻村后,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里面貌得到改变!这个初心深深篆刻在了我的心底。自那时起,我这颗心就真正地留在了这里了。我率先垂范,坚持吃住在村上,不当“走读”干部,带动和帮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服务群众中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强化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我主动想办法、出点子,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针对牧区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党员开展自学不便的现状,我在利用“学习强国”app进行学习上下功夫,给予及时指导和大力推广,掀起利用“学习强国”学理论、用理论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从而带动志智双扶,全力以赴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

  2020年3月20日 晴

  怎样发展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问题。驻村以来,我持续跟踪管理2014年以来已脱贫11户34人,巩固脱贫成果。还利用市林草局植被志恢复资金160万元,种植500亩经济果林,为牧民赢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通过中国绿化基金会和蚂蚁金服提供建设资金237万元种植沙柳50万穴,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我与村“两委”班子研究讨论,在闲置的50亩集体用地上建设一个集种植园、经济果林、智能温室大棚、鱼塘为一体的多功能有机采摘果园区。经过多次积极协调,项目资金有了着落。面对怎样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更大利益的课题,我在构图规划、施工方案、成本预算、市场调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我积极投身到经济园建设中。为降低成本、保证树木成活率,我既当技术员又当工人,种植各类果树5千多棵,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建成的50亩采摘园中,引入旗农牧局专项建设项目完成2048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目前,大棚内新种植的1300棵葡萄苗已开始发芽抽条。新建的两亩鱼塘不仅能保障园区树木1个月浇灌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养殖鱼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几年驻村工作经验,让我深深喜欢上农村牧区的广阔天地,也和牧民结下了深厚友谊。由于嘎查13户牧民没有羊棚或草棚,我一直牵挂在心。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终于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全嘎查牧民基本实现户均有羊草棚。看到他们幸福的笑容,我真替他们高兴,同时默默为自己点赞。虽然驻村期间,遇到过诸多困难,但我都坚持下来了。我已经将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家,将扶贫工作当成了一项事业。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