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英烈】多松年
内蒙古新闻网  20-04-03 16:2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多松年

  多松年(1905—1927),又名多寿,蒙古族。1905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家乡读私塾,后来在归绥(今呼和浩特)中学学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多松年在归绥参加了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新思想。1923年秋,同李裕智、乌兰夫、奎璧、吉雅泰等蒙古族青年一起来到北平(今北京)进入蒙藏学校学习。在革命先驱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人的领导和帮助下,逐渐懂得了革命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多松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蒙藏学校团支部书记。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蒙古族的早期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之一。1925年,他负责创办了蒙古族地区的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通过文章、歌曲、漫画等各种形式,向内蒙古蒙汉各族人民宣传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民族政策,指出蒙古民族求解放的正确道路。

  1925年秋,多松年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秋回国,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1927年4月,作为察哈尔、绥远两区的代表,到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4·12”反革命政变后,他不顾个人安危,一面设法营救被捕同志,一面积极重建党的组织,后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多松年被捕后,奉系军阀如获至宝,使用酷刑威逼和利诱等各种手段,妄图从他口中得到内蒙古党组织的情况。多松年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用数十厘米长的5根铁钉钉死在张家口大境门前的城墙上。当晚,同志们取下他尸体,将他埋在万泉山下。这位年仅22岁的革命烈士,将永远活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