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鑫,字珍宝,男,汉族。1928年出生在北京通县一个父母靠传授耶稣教为生的家庭里。由于家庭生活困窘,士鑫初中未毕业即辍学,接着考入伪政权在张家口办的铁道电报科,学习一年,毕业分到平地泉(今集宁)铁路车站报房工作,挣点微薄薪水,以维持生计。
1945年秋,八路军解放了绥东平地泉等地。党组织根据王士鑫的觉悟、特长和能力,安排他在平地泉铁路管理处工作。
王士鑫抱着年轻的革命热情,积极投入恢复铁路交通、调运军火物资、支援解放战争的紧张工作中,并成为铁路工作中出色的青年积极分子。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撕毁“停战协定”。八、九月间,驻扎归绥、包头一带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向绥东解放区猛扑过来,王士鑫随军撤到晋西北岚县解放区。组织上为了提高他的政治、文化水平,安排他在晋绥实验学校职工大队学习。接着,又于1947年1月派他参加晋中战役随军工作团。在前线,王士鑫接受了血与火的斗争考验。战役结束,组织上派他到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规教育。学习中,他勤奋刻苦,常常一学就到深夜。因此,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很快。
1948年秋,为配合辽沈战役顺利进行,华北人民解放军组织了第二次察绥战役,解放了绥东南广大地区。为了开展解放区的工作,王士鑫随同一大批军政干部奉命北上,他又回到集宁,起初担任平绥铁路西段管理处秘书工作,不久,升任人事科长。
1 949年6月,为加速绥远和平起义的步伐,组织上抽调一批富有统战工作经验和在铁路、贸易等方面有专长的同志,组成华北人民政府驻归绥联络处,直接进驻归绥。王士鑫也被选派到联络处,担任铁路工作组秘书。7月16日,随同联络处领导潘纪文、郎觉民等进入归绥,专门做归绥铁路上的和平通车工作。
呼和浩特革命春秋但是,绥远走向和平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向在归绥的特务发出一道道密令,意在不惜一切代价破坏绥远和平起义,破坏铁路通车。因此,联络处的工作刚刚开始,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
7月24日下午二时,王士鑫同王保堂、光棣、陶骏三位同志去旧城办事后返回,途经国民党归绥警备司令部门口(今呼市民族商场附近)时,被3个国民党便衣特务拦住,强行非法搜身。王士鑫同志当即严正地对特务们说:“我们是来协助董其武将军具体执行和平解决绥远协定的,难道连走路的自由也没有吗?”特务们蛮不讲理,疯狂叫嚷:“这地方就是没有你们的自由!”并动手动脚施行武力。这时,附近群众纷纷围上来,都用愤怒的目光瞪着那几个特务。特务们自知理亏,转身溜走了。王士鑫等继续往前走,才走到慈善院附近(今市医院),特务们见这里人稀,就随后赶来,边喊“站住”,边甩出两颗手榴弹,士鑫等急忙闪避在马路两旁的水沟里,待手榴弹响过,刚站起来,特务们又开了枪,随着枪响,王士鑫同志倒在了血泊中,光棣、陶骏也先后被敌人打伤。待联络处的同志们闻讯赶来,行凶的特务已逃之夭夭。同志们赶快把士鑫等抬到绥远省立医院,不料特务们已经威胁医院医生,不准给士鑫等医治,一直拖延了6个钟头,才给士鑫动了手术,这时因流血过多,人已奄奄一息。士鑫知道自己不行了,他握住曹文玉同志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为党的事业,为绥远二百万人民的和平解放,我的死,是光荣的!”就在当夜12时,王士鑫同志永远闭上了双眼,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