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道20号】老照片里的“九行十六社”
内蒙古新闻网  20-04-08 15:32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这是草市街的钉鞋匠,一块胶皮围裙搭在双腿上,剪子、切刀、锥子、铁锤几件极普通的工具,维系着全家的生活,钉鞋匠组成的组织是公义社。

  两位铜炉匠正在街头制作小件铜制品,老包头的金炉社由铁匠炉、银匠炉、铸匠炉、铜匠炉组成。老包头公和炉的“公”字菜刀、马禄炉的铡草刀、王文惠的砍刀剪刀等都很有名,铜匠炉的铜制柿子壶是当时的名优产品。

  图片反映的是将羊毛纺成线的场景。行话曰:“来时抱个死娃子,回时拎个脑瓜子。”就是说来的时候抱着装羊毛的袋子,像个死娃子,纺成毛线后,像个脑瓜子。东河区至今还留有“口袋房巷”地名。

  这是一家染坊,颜料是土蓝靛,是包头本地产的。这种土蓝靛着色力弱,但一经着色永不褪色,染坊组成义仙社。

  这是一处白皮坊,工人正在处理羊皮。白皮坊以羊、狐、狼、狗、骆驼等皮为原科,制作皮衣、皮裤、坎肩、皮帽、皮领、皮褥等。包头较大的皮坊有玉和魁、福义成、恒顺长、常金玉等,白皮坊和成衣铺组成威镇社。

  将大量的冰块储存在冰窖里,到了夏季饭店食材就不至于腐烂变质。老包头仙翁合义社由饭馆、饭店、茶馆、烧卖馆组成。

  老包头地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生产地毯的作坊称毯子坊,口袋坊、毯子坊、毛单坊共同组成绒机社。《包头志》记载,“以吉庆公、永茂为最大,出品亦最优,曾在巴拿马赛会得有奖章”。

  老包头由木匠、泥瓦匠联合组成的组织叫鲁班社,这张照片反映的正是南海渡口木工造船的情景。

  去年以来,《华北交通写真》和《1923年的包头》公布一批包头老照片,这些珍贵照片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老包头的历史风貌。其中一部分照片也反映了老包头“九行十六社”的真实场景,特别是手工业行会组织的十六社图片的发现,对于研究老包头的手工业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老包头的十六社都有自己的社规、会首。会首由公推产生,一般是大店号的经理担任。各社向社员征收经费,用于组织“社日”、救济社员等。各社都有自己的祖师爷,如鲁班社的祖师爷供奉在南龙王庙内,金炉社的祖师爷太上老君供奉在金龙王庙内。另外,各社都有自己的坟地,每年选出的新会首都要去坟地凭吊已故前辈。如今在包头商会旧址大门有一幅石刻楹联:“商业发展冀九行同臻进步,百事整饬愿各社咸与维新”,正是对包头九行十六社的最好纪念。(刘清成)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