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宝藏④ 】鎏金马鞍
内蒙古新闻网  20-04-09 16:12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宝藏描述】

  鎏金铜材质

  辽代

  赤峰

  内蒙古博物院

  对于在北方草原上生活的契丹人来说,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方式。据《辽史》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对于契丹人而言,马是财富,是转徙运输的工具,是战场上骑射的伙伴,是取得政权的依仗。因此,契丹人用最好的材质、最美的图案装饰马匹与马具。

  在目前已发掘的契丹贵族墓葬中,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鞍具最为精美。两套鞍马具基本完好,每套9副,有银马络、铁衔镳、银马缰、银胸带、银障泥、鎏金铜马镫、包银木鞍、银鞧带等,体现了当时手工艺的最高水平。

  辽代马具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组合成套,体系完整。契丹马具的装饰设计理念、制作工艺都相当发达,在我国马文化和马具文化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展柜中的马具主要包括胸带、颈带、络头和鞧带。马具为鎏金铜材质,在饰片上刻画奔鹿及卧鹿缠枝花卉纹样,做工精细,配件齐全,集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于一身。

  墓葬中出土的成套马具,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契丹贵族各方面的生活习惯和习俗,蕴含了契丹民族与马上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成为贵族统治者身份的象征,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契丹是游牧民族,马背为家,鞁具为控,鞍具为居,因此所产生的马具功能齐备,马具的装饰穷尽奢华。

  契丹人兵民一体,平时骑马放牧、畋射狩猎,战事起时则以马从军、驱驰千里。在宫廷中也设立养马处,号称“飞龙厩”,所养之马皆为天下奇骏。

  重要盛大的典礼和祭祀等活动,契丹人也在马背上进行。可以说,他们把马鞍当成家来看待,其中包含着他们绝大部分的财富积蓄,就如同中原人对待自己的房屋一样,因此契丹人鞍具制作的精致考究也就容易理解了。他们死后,鞍具也多随之安葬于墓中,故而契丹贵族墓葬中,几乎都有随葬的鞍具。

  契丹人的鞍具一般由络头、当卢、衔、镳、缰、缨罩、马鞍、胸带、鞧带、障泥、马镫等组成,与现代鞍具无异。

  契丹人爱马,并将对马的感情延伸到装饰马匹及马具上,因此辽代马具及马具饰工艺精湛、内涵丰富,极为珍贵。

  据宋太平老人著《袖中锦》记载,“契丹鞍、端砚、蜀锦、定瓷”被并列为“天下第一”。亦有契丹马具“甲天下”美誉。

  在展厅中展示的鎏金马鞍饰。新华网发

  在展柜中展示的鎏金马鞍饰。新华网发

  在展柜中展示的鎏金马鞍饰。新华网发

  在展柜中展示的鎏金马鞍饰。新华网发

  出品:王宇天 乌兰托娅

  监制:李国栋 郝芳芳

  策划:徐梅 刘弘轩

  编辑:徐梅

  摄像:赵恩来 李超

  剪辑:呼很苏力 张瑞娟

  包装:侯乐

  联合出品: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博物院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