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礼:阿爸阿妈的一碗奶酒
内蒙古新闻网  20-04-14 19:1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此次抗疫擒魔一役,催人泪下场面无数,最深入灵魂、刻骨铭心的有二:一个是武汉市民送别全国援卾医疗队临行的“跪别”,再一个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欢迎第二批医疗队归来“阿爸阿妈的一碗奶酒”。

阿妈的吻。

  4月11日下午,该市第二批援卾医疗队29名医护人员即将归来,援卾医生那仁格日勒的阿爸阿妈早早来到市文化博物馆门口,身着民族服装,带着给女儿的见面礼,急不可耐地盼着她归来。

夹道欢迎的市民。

  阿爸阿妈看着平生少见的倾城出动、全民迎接的宏大场面,激动;看到市领导们与凯旋的医疗队员一一握手,自豪;看到欢迎仪式结束向自己走来的女儿,泪涌。该是阿爸阿妈送见面礼的节目出场了,阿爸手捧哈达庄重地披戴在女儿脖颈上,阿妈在女儿额头上给了一个深深的吻,父母双双用蒙古民族最高礼节、给胜利凯旋的“大英雄”女儿,捧送一碗醇香的奶酒!

  夹道欢迎,是国礼;爸妈的奶酒,是家礼。家风、民风,铸就了国魂。此时此刻,围观的群众,无不双泪横流,感极,喜极……。各级新闻媒体的摄像机、照相机和民众的手机全部“咔嚓嚓”,这是一次感人的、书写历史的大事件聚焦!

前来迎接英雄凯旋的小粉丝。

  市医院的宣传干事给记者介绍说,那仁格日勒,是市医院呼吸一科的医生,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是市第二批、自治区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是个未婚青年,平时不善言辞,低调平实,这次显示出了勇敢、敬业、担当的气度”。她的父亲叫吉雅夫,今年63岁,是磴口县水务局退休职工。母亲叫阿拉坦图亚,是磴口县档案馆退休职工。家里有两个“小棉袄”,她是妹妹。

  记者采访那仁格日勒,“是否赴武汉临行前也喝过爸妈的一杯送行酒?”,她回答,“没有,那时,太匆忙,顾不上。上午12点接到通知,下午2点50分就集合出发,还没来得及告诉姐姐”,她说的很简单,“尽管在之前一月就自愿报过名了,但没想到出发竟是那样突然”……。

  在武汉协和西院,她与内蒙古人民医院、包钢三院医疗人员在一个组,与黑龙江、协和本院三个医疗队负责一个病区,救治着87个病人。当记者问到当时是否对疫病感染风险害怕时,她说,“还好,医疗管理有序,防护很到位”。

  “你们凯旋以后,看到这么隆重的欢迎场面,感受、感想如何?”她平静地说,“感谢家乡、各行各业人民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感到,今后,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种生活,要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

  一个城市的人,用鲜花、彩旗、标语可以敬礼;一个家庭的父母,用眼泪、拥抱、奶酒可以示爱;更多的人,却是用心“记住”表达感恩。

  那仁格日勒父母捧送给女儿的一碗奶酒,饱含着家乡人民的赞美和希望,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梁海龙)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