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打造退役军人“温馨家园”
内蒙古新闻网  20-04-14 20:17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把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构建“1+4”工作模式(“1”即坚持党建引领,“4”即体系覆盖全域化、场所建设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服务保障精细化),努力打造退役军人“温馨家园”。

  加强党建引领,筑牢广大退役军人“永远听党话”的思想根基。由基层党组织书记担任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建立了退役军人党员实行先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后办理领取经济补助和退役金、享受移交安置、抚恤优待、就业创业等政策的工作机制,为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助组织部门把退役军人党员全部纳入当地基层党组织管理。组织退役军人工作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张富清等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为推动退役军人事业发展筑牢思想之基。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回乡领办企业、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加大退役军人典型挖掘、培树、宣传力度,逐级组织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传播榜样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引导退役军人组建志愿服务队、政策宣讲团,有针对性地安排退役军人担任民兵连指导员、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爱国主义教育义务辅导员,发挥退役军人示范带动作用。

  做到体系覆盖全域化,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五有”要求,按期组建市、9个旗(区)、77个苏木乡镇街道、967个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配备工作人员2000多名,落实办公场所面积4万多平方米。积极推动退役军人服务站向园区(开发区)、国有企业和社会企业延伸,更加便捷地服务退役军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专业规范的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注重场所建设规范化,努力为广大退役军人打造“温馨家园”。按照市、旗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一厅四室”(服务大厅、接待室、活动室、档案室和办公室)、苏木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窗三室”(服务窗口、接待室、活动室和办公室)、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一窗一室”(服务窗口或办公室、接待室)要求,全面加强办公场所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在有条件的大厅设置等候区、老兵书屋、老兵聊天区等特色服务区域,制作“两中心两站”工作人员联系服务卡,对重点服务对象推行上门、延时、预约、全程代办服务,让广大退役军人感受到“军的特色”“家的温馨”。

  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让信息多跑路退役军人少跑腿。实施“数据联网”工程,与组织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集中开展退役军人党员信息比对核实、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确保每一名退役军人都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建设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平台,使用数据分析,搭建用工和就业“双向”沟通选择桥梁。充分利用信息采集平台,精准掌握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真实生活状况,及时开展各类救助和关心关爱活动。依托视频接访平台,畅通交流表达渠道,让居住在偏远牧区的退役军人能够和上级部门实时互动、表达诉求,各类诉求的受理、转送、交办、督办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依托鄂尔多斯“智慧党建”视频会议系统,全市“两中心两站”视频会议、指挥调度、教育培训实现四级机构快速响应。

  围绕服务保障精细化,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全市“两中心两站”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三个融合”,实现组织活动、沟通联系、关心服务“三个常态化”,切实把政策落实和关心关爱做实做细做深入。坚持把退役军人工作与经济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融合到一起,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把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窗口接待作为推进各项业务的有力抓手,全面建立“月调度、季座谈、半年培训”工作制度,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和领导包联制度,每季度与包联地区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交流一次,集中表达党委、政府对退役军人群体的关心关怀。依托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整合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类资源,充分拓展和优化服务形式和内容,以分布在全市嘎查村社区的967个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基础,推行“六必访”,即退役军人退役返乡必访、立功受奖必访、英模典型必访、重要节日必访、遇到困难必访、重大变故必访,实现对退役军人的管理服务全覆盖。坚持带着真情开展工作,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经常性开展走访慰问,倾听广大退役军人期盼,改进工作方式,切实让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李强)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