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我脱贫】在奔小康的路上不停歇
内蒙古新闻网  20-04-14 23:1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讲述者: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德日苏嘎查牧民格希格巴图

  我叫格希格巴图,今年51岁,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德日苏嘎查的牧民,也是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的户主。

  以前每当想起“户主”这个身份,我都感到无比惭愧,媳妇和女儿一直着跟我过苦日子。我们家不到20只羊、几十亩旱地,地里收成不好,去掉成本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2016年之前,我们一家人住在1970年建造的土坯房里,因为没钱修缮,已经成了危房,全家人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房子突然倒塌了。女儿娜日苏连个像样的学习桌都没有,从小学到高中,我没少为她的学费发愁,尤其一想到以后读大学的昂贵费用,我就急得整夜睡不着,每次看到她在灯光下苦读,我就偷偷掉眼泪。

  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候,国家扶贫的好政策来了。2016年,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成了我家的“贴心人”,他们经常来我家问寒问暖,还给我们详细讲解扶贫政策,为了给我家找出路,他们还多次开会进行讨论。

  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一家住进了75平方米的新房,新家住着安全、干净、整洁,水电暖一应俱全。媳妇跟我说,她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才感觉到了什么是幸福。从那年开始,政府给我们代缴了150元的医疗保险和400元的养老金,我们日常的医药开支问题也解决了。

  考虑到我们夫妻俩都有劳动能力,又有一定的养殖经验。2016年底,政府给我们购买了17只基础母羊,同时补助了1.5万元,打了一口井,解决了牲畜的吃水问题。当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让我更最高兴的是,女儿的学费问题彻底解决了。通过教育扶贫政策,2017年女儿考上大学后,领到了3.3万元贫困资助金。她现在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梦想是将来做一名教师。我告诉她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2018年,帮扶干部又帮我家申请了2万元的草棚项目补助,以及5980元的后续巩固资金。我拿这笔资金购买了羊槽,看着这群羊,感觉它们就是我家的“聚宝盆”。

  2018年底,我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已经稳定妇脱贫了。但我内心有了更高的追求,还想在致富的道路上更前进一步。2019年,我和媳妇动手将原来的旧房子那个地方改成了水浇地,种上了青贮玉米,开始种植、养殖“两手抓”。

  我粗算了一下,地里每年大概能出产10万斤青贮玉米,除去我自家牲畜所用的饲草料,还能出售4万斤,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我家已经有140多只羊了,每年光靠卖羊就能赚2万多元。未来我会继续发展种养殖业,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停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晗)


[责任编辑: 张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