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用好“脱贫车间”这把金钥匙
内蒙古新闻网  20-04-15 16:23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近年来,化德县依托服装和新型合金材料包装产业,推动龙头企业下农村,探索组建了一条通往致富之门的新路子——“脱贫车间”,紧紧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着力用好脱贫车间这把金钥匙。开工一个多月的长顺镇昔尼乌素村脱贫车间,再一次迎来了新创收。由于脱贫车间进行了整顿重组,引进了集装袋生产项目,车间可以保证四季生产,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元,吸纳务工人员14人,贫困户7人,机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创造了条件。“通过县委、政府‘万企帮万村’扶贫帮扶对接,由雄伟光大企业帮扶对接昔尼乌素村,开展吨袋加工,他们对吨袋的需求量很大,这就保证了工人四季有活干。”昔尼乌素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璞说。

  2017年,化德县针对空壳村多、产业覆盖面小、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以实施“百企进百村”扶贫攻坚为契机,组建“脱贫车间”,探索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脱贫车间48个,其中生产服装23个、集装袋20个、芨芨草扫帚1个、档案盒1个、酸菜1个、肉食品1个、脱水蔬菜1个,共带动就业708人,其中贫困户217人。现有在建的集装袋脱贫车间1个,计划带动就业60人,其中贫困户25人。过去传统的农牧业很难保证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将“脱贫车间”建在群众家门口,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非农产业有了稳定收入,为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通过脱贫车间建设,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脱贫组织体系,实现了支部强起来、干部动起来、集体活起来、群众富起来。“脱贫车间”的建设,也使得村委会把闲置的集体活动场所和设备租赁给企业,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县扶贫办负责人说:“脱贫车间”的建设,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产业支撑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难题,达到了村集体有收入、贫困群众能就业、企业获效益的多方共赢目标。(记者张芳通讯员兰玉山)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