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大数据让企业复工复产更有“底气”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0 09:46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人群迁徙云感知,企业防疫云服务,居民动态云查询……连日来,乌兰察布市大数据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华为、阿里巴巴、苹果、清华同方以及11家服务外包企业已复工,乌兰察布市大数据产业正在稳步前进,发展态势良好。

  “您好,我是XX客服,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您好,您的问题已办理成功,请问还需什么帮助?”……走进河北博岳通信乌兰察布基地,400多个坐席的此起彼伏的说话声和敲打键盘的噼啪声混合在一起,预示着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大数据服务外包企业比较特殊,我们工作模式是全年不停业,员工轮休制度,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我们企业员工准时返岗上班,影响了企业正常运作,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和大数据局在此期间积极帮助我们协调,并增开专线公交,助力我们顺利复工复产。”河北博岳通信乌兰察布基地总经理李燕飞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员工全部到岗,企业实现正常运作。

  为做到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两手抓、两不误”,乌兰察布市大数据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企业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工作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隔离观察有关要求的紧急通知》《关于大数据企业复工有关情况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数据中心企业、大数据关联企业以及服务外包产业复工复产时限及工作流程,并对日常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

  为了缓解企业压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自2月15日以来,乌兰察布市结合疫情形势,陆续引导各企业单位复工、复产。市大数据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复工复产措施,并依托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认真落实检验检疫、健康监测、扫码登记等措施,分类别、分步骤、分人群恢复生产经营,实现疫情防控的智能动态化监管,保证了企业逐步有序复工复产。

  “注册城市人人管(乌兰察布智慧城市微信公众号的名称),拿出手机扫一扫贴在门口的二维码就能完成各类公共场所及自家小区的个人信息登记,安全又方便。”市民张女士对这一APP赞不绝口。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工作,我市利用信息化平台,在人口网格化、居民电子通信证、疫情信息公告发布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特别是疫情期间,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了精准防控。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一条“从云到端”的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大数据“南贵北乌”格局已奠定。特别是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乌兰察布市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优势以及大数据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重要作用,加紧实现各类数据汇集,加紧建立完善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联防联控体系,为疫情防控各项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如此特殊的时期,我们企业顺利在市发改委进行了备案,目前正在办理环评、安评等相关手续,就在各项手续顺利进行时,在哪里办公让我们犯了愁,市大数据局积极为我们解决了企业办公场所,预计今年6月份,我们企业便能够投产了。”内蒙古中弘紫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燊开心地说道。

  内蒙古中弘紫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2019年底,乌兰察布市招商引资的大数据关联企业,该企业主要承担大数据云存储、灾备数据中心、灾备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及运维和蓝光光盘、灾备存储空间及机柜的生产、销售及维护,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本以为会受疫情影响耽误开工时间,但是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们却能如期生产。”各项手续的顺利办理,让李燊吃了定心丸。

  “既要保证落户我市的企业复工复产,又要让即将落户我市的企业如期投产运营。”乌兰察布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企业复工复产期间,乌兰察布市大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率领相关部门深入华为、苹果、阿里巴巴等数据中心检查企业疫情防护措施,重点围绕每个企业员工来源、进厂区流程、门卫检查、复工宿舍、日常防护、外省籍员工隔离观察等工作逐一进行详细检查,并认真做好数据中心企业复工、用工指导服务,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在复工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员工暂时短缺防护口罩、物业公司缺少消毒水和体温枪等问题,市大数据局积极帮助协调解决,让企业员工能够安心放心上班。复工前提交复工信息、进出公共场所扫描二维码……“数字防疫”系统,以精准“智防”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记者 邓秀秀)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