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贷”动 致富不难 “我家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6 10:0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得知化德县金融办为扶贫龙头企业搭建产业扶贫贷款平台,艺鑫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刚便去申请贷款。没想到从提出申请到资金到位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拿到5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的李刚特别高兴。

  “我们是一家投资150多万元的合作社,目前养了300只生产羊、400只育肥羊和80多头毛驴,吸纳5名贫困群众就业,能带动周边35户贫困户和养殖户增收。今年,我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但还有5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这笔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李刚说。

  近年来,化德县把金融扶贫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贫困户,让金融活水“贷”动贫困群众增收。该县按照精准识别打基础、产业发展做保障、金融扶贫作支撑的思路,让金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贫困户增收优势,促进贫困户有产业、可持续,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眼下,化德县已经举办了三场金融支持春耕备耕银企对接集中签约活动,中国农业银行化德县支行、化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化德县包商村镇银行、化德县邮政储蓄办事处4家金融机构与多家农资经销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近700户农牧户签约,达成融资意向679笔,为涉农企业和农牧民发放贷款3.42亿元。

  在为企业做好融资服务的同时,化德县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在产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持续加大金融扶贫政策覆盖面。该县还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扶贫小额信贷专项举措,对存量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进行排查,要求相关金融机构为存在还款困难的借款人及时办理延期业务,持续保障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需求,全力帮助农牧民恢复生产。截至目前,化德县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690.5万元。

  在七号镇达盖滩行政村泥匠营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孙真的院子里,羊叫声此起彼伏。2017年,泥匠营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从此,孙真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拥有了配套建设的牲畜圈舍和草棚等设施,这让他燃起了发展养殖业的信心。2019年,他家贷款5万元购买了基础母羊和母猪发展养殖业,如今羊群已经扩大到56只,母猪也产了12只猪仔,还有3头肉猪即将出栏。

  “贷款的时候没费什么劲儿,手续很快就办完了,政府还给贴息,解决了我买牲畜的资金问题。如今,我家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已经从几年前的四五千元增长到去年的近10万元了。”孙真乐呵呵地说。

  据化德县财政局副局长、金融办主任王立新介绍,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力度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确保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贷尽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 实习生李剑平)

  记者补记

  当前,我区各地加大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力度。做好这项工作,资金是重要保障,这就需要金融扶贫充分发挥先导作用,让引进的资金“活水”成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杠杆”。

  致贫原因千差万别,金融扶贫就要对症下药,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牧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这些资金真正激活贫困群众脱贫及后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化德县,金融扶贫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让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贷尽贷”,越来越多像孙真这样的贫困户享受到了金融扶贫的帮扶。

  金融扶贫,还要着力打好“组合拳”,让金融“活水”顺畅地流进千家万户。近年来,化德县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更加便捷地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精准对接扶贫龙头企业和群众需求,让金融扶贫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责任编辑: 内蒙古新闻网]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