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右中旗哈日诺尔苏木乌塔其嘎查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患半身不遂,长期卧床不起。为了给丈夫治病,欠了很多外债,两个孩子在外打零工,家中只靠妻子一人务农,眼看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说给丈夫治病了,这便是那顺布和家五年前的生活状态。
自从2015年那顺布和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产业帮扶、医疗帮扶、政策兜底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的落实,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打了一个漂亮的脱贫翻身仗,但这翻身仗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015年,哈日诺尔苏木党委政府开始推进产业帮扶,当时按照传统畜牧业养殖的情况,那顺布和家坚信,养羊是一条最适合自己脱贫致富的路。于是,他们利用产业帮扶资金购买了36只基础母羊。紧接着,一系列的问题便随之而来,因妻子包玉荣需长期照顾那顺布和等原因,无法有效管理,只好将羊群托管到别处,经济效益很不理想。
第一书记金爱民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那顺布和家中,向他们宣传科右中旗委吃“生态饭”、念“文旅经”、做“牛文章”的脱贫思路,劝说其由“羊”转“牛”。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将36只羊置换成3头牛,这下牲畜数量减少了,照顾病人和饲养牲畜两不误。在包玉荣精心饲养下,第一年多了个牛犊,市场估值可达6000元。尝到甜头的那顺布和家在二次产业帮扶政策实施时,又买了3头基础母牛,前前后后共产了5头牛犊,产值不断提升。
“多亏爱民书记当时劝说我养牛,你看,现在我有11头牛,再过段时间还有4头母牛要下犊,像做梦一样。”那顺布和的妻子包玉荣说。
“为了帮助他们家的产业发展,秋收时,我联系村里的志愿者,帮助他们收割青贮,准备饲草料,一共储备了青贮40亩,饲草4000捆,差不多能喂到9月份吧。”第一书记金爱民如是说。
现如今,通过医疗扶持,那顺布和的病情也有明显好转,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孩子在外务工,也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妻子包玉荣的眼里满是憧憬。
“老伴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工作,没有了什么负担。过段时间打算卖几头牛,把欠的债还一还,然后接着好好干。”(侯柏森)